第174章 不够火,还得炒作 (第1/2页)

好书推荐: 缚愿缘

回到学校已经半夜1点多了,远处仍然零星传来几声爆竹声。大巴车直接开到学四食堂门前,已经有家属们在门前等着了。白静茹先带着伴舞的小姑娘们下了车,赵海生跟着穆洋走在后面。

大家一起进了食堂,发现食堂里人还不少,不但有家属,还有学校的一些工作人员。

赵海生的大姐和姐夫也在,大姐还专门给赵海生做了酥锅。

正好赵海生也饿了,坐在酥锅前就开吃了起来。一时间,不止是赵海生,家属们都围住自家的孩子投喂食物。赵海生的大姐赵海霞看弟弟吃得正欢,顾不上照顾穆洋,连忙过去招呼穆洋。

吃饱喝足,大家又聊了起来。男人们的人拿出扑克,围在一起打牌,准备熬通宵;女人帮着收拾碗筷,打扫卫生。

赵海生这时才感到有点困。穆洋一大家子人都在身边,不需要送了,赵海生和大家打了个招呼,连忙回去补觉。

大年三十晚上,注定很难睡个安稳觉。睡梦中赵海生似乎都能听到鞭炮声,天快亮的时候才朦胧睡去,第二天早上很早就被惊醒,附近不知道哪家在放花炮,发出一种刺耳尖利的啸声,最后再来好几声爆响。这是那个时代特别流行的一种花炮,叫闪光雷。

醒了后赵海生也没再睡,就起了床。一出门发现大家都起床了,甚至不少人真的熬了通宵,早上还不觉得累,到处有说有笑。

赵海霞见弟弟起床了,早早端来一大碗饺子。可能是年轻,消耗快,赵海生感到又饿了,美美吃了一大碗饺子。饱胀中又感到一阵困意,就靠在椅子上打盹。这种睡觉方式似乎比躺在床上更舒服。

一直到白静茹和穆洋都过来拜年,赵海生才从椅子上一跃而起。这么靠在椅子上睡觉,似乎更能补充体力。

上午拿到好多份报纸,不少版面都是关于春晚的内容。

赵海生、钟珊珊、穆洋以及白静茹都纷纷看起报纸来。不止是报纸,大年初一的电视台仍然在重播大年三十的春节晚会,甚至连广播电台也在复播春节晚会。

综合了一下各个媒体,感觉这次穆洋虽然表现不错,肯定能火。但是火起来的不止是穆洋。歌唱类最火,风头最响亮的是吴大姐,到处都在传唱她唱的两首民歌《回娘家》和《编花篮》。就连舞蹈团的家属们都在找录音机转录。

“哎呀,怎么忘了和吴大姐谈谈帮她把这两首歌出一张专辑啊!”赵海生这时候才想起来这件事。看来商业触觉还是不敏感啊!

“你想什么好事呢?晚会上的歌曲会统一出一个晚会专辑的。不过咱们似乎可以和吴大姐个人谈一谈。”钟珊珊先打消了赵海生的幻想,同时又想到了另一条路。

“对,最好能把吴大姐签到咱们公司里面来。吴大姐这种等级的,一般也不会到处去商演,没多少事,专辑也会很好卖。”赵海生帮着分析了一下。

“明天我和穆洋去给吴大姐拜年,要不你也一起去吧。有时间就谈谈这事,没有就先继续混脸熟。”赵海生给钟珊珊出了个主意。

“这个苦成志抢咱们的歌唱,现在好像也挺火,都快赶上穆洋的热度了。”钟珊珊指着报纸上一个关于苦成志的报道说。

“这也没办法,你看他简历介绍,他是南边推荐上台的。这种晚会就是这样,大家一起分果果。现在也没有版权意识,好在咱们的专辑早就出了。不过咱们可以在报纸上找人讨论一下这个版权意识。”

赵海生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实在也没有别的办法,那个年代根本没有可能打官司。一首歌甚至同时能有好多人一起翻唱。原唱知道了也没有办法,到时候比的是谁的唱功好。甚至唱功也不怎么讲技巧,主要比谁嗓门大、唱得高。这个年头出名的男女歌手,基本都是大嗓门。幸好穆洋的音高也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