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两版编花篮 (第1/2页)
春节还有两天,彩排的事越来越重要了。导演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节目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了。
消息灵通的唢呐侯至少告诉我赵海生两次,某某节目被砍了,某某节目也被砍了。
好在压力几乎都是别人的。赵海生参与的两首歌,导演都很满意。尤其是吴大姐的《回娘家》,导演更是赞不绝口。
“要是每年都有吴大姐这样的新民歌就好了。”一位导演忍痛砍掉一个节目之后,这样感慨。现在赵海生也理解这种心情。
这种晚会需要节目新鲜刺激,还必须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才行。就歌曲而论,显然民歌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大部分民歌都唱了几十年了,已经毫无新鲜感。
吴大姐现在对赵海生也十分满意,每次彩排对赵海生都赞不绝口。对这首《回娘家》,吴大姐也使尽了浑身的本事,不但在演唱上精益求精,几个编舞专家设计好动作之后,吴大姐也马上练到纯熟。
这次吴大姐是一次十分完整的彩排,服装、舞蹈以及伴舞都按照上台的标准来进行,伴奏人员也相当卖力,唢呐侯上次状态差了一次,现在每次彩排,表现得都特别积极,效果也确实不错。
吴大姐正在演唱,赵海生忽然感觉到围观的人气氛有些变化,他没敢分心,专心弹好伴奏。一曲结束,才发现领导又来看望吴大姐了。
“这个曲子确实很适合晚会。大姐这几天辛苦了。”领导对这个节目也很满意。
“就是这种歌曲太少了。”吴大姐也是意犹未尽。
“这个事情很好办嘛,你这是守着金山要饭吃嘛!作者既然就在这里,你还担心什么?”领导帮吴大姐出主意。
“小赵确实还有另外两首民歌,可风格不太合适啊。”
赵海生听到吴大姐这句话,心里感觉怪不是滋味。原来吴大姐对自己这边有什么民歌早就了解了。只能怪自己这里四处漏风。
“听说小赵一两天就能创作一首歌,让小赵再想办法嘛。”领导事务繁忙,匆匆看望了大家之后就走了。吴大姐可就把赵海生缠住了。
“今天能不能再写一首类似的民歌,不要爱情主题,就要民间风情的民歌。”
吴大姐看来是认定赵海生了。对于这种命题作文,赵海生还真不怕,反正自己现在还有不少天启点和加速卡,用一个就把问题解决了。不过照例还要给自己解释一下,省得下次又要,自己又没有天启点了。
“要说写民歌,也许还真行。主要就是这一段时间我主要就在研究民歌。现在您让我写一首爱情歌曲,也许还真写不了。写民歌应该还行,就是不知道合格不合格。”
赵海生先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然后静等天启开启。在这之前,先拿起笔,在纸上随意写写画画。好在天启特别给力,很快就来了。
“编,编,编花篮,
编个花篮上南山,
南山有块棉花田,
朵朵开得像牡丹。
采,采,采新棉,
三朵两朵采一篮,
俺把那花篮送北京,
……”
这首《编花篮》竟然有两版歌词,第一版明显有浓郁的民间风格。歌词内容是摘棉花,这确实是农村生活场景,但形象上却不够漂亮,怪不得改了。有这两个版本,赵海生觉得应该趁机表现一下自己的再创作能力。
“大姐您看这样的歌词怎么样?曲子我想配上咱们大河南的民歌,河南自古就是华夏中原,河南民歌旋律也适合这样的歌词。就是歌词我想觉得太写实了些,我先把曲子写出来吧,您帮我参谋参谋。”
赵海生对吴大姐说完,就埋头在谱纸上写起了歌谱。
吴大姐看到歌词已经很满意了,听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