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热线点播后遗症 (第1/2页)

好书推荐: 缚愿缘

赵海生关于白静茹的心理分析,倒是镇住了刘萍。一直以来她以为自己算是聪明了,没想到这个赵海生不但歌写得不错,对人的了解也挺深刻,从此也消停了一点。

现在最忙碌的反倒变成了吴欣欣了。赵海生反对在这个时间点做访谈,但吴欣欣又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组织歌迷在电台点播。

那个年代几乎每个广播电台都有一个听众点播节目。听众可以免费向电台点播自己喜欢的歌曲,电台也真会按照听众要求来播放,这在当时可是一个特别热门的事情。

前一阶段没有重视广播电台的宣传,现在吴欣欣显然想要补上这一点。这样一来可就忙坏了。

那会的电台点播分为来信点播或者热线点播。这两者都不太好造假,但也不是不可以。

为了模仿真的听众,吴欣欣还带人听了不少点播节目,听别的听众是怎么说的,然后又合计如何写得更感人。

凡事就怕这种职业选手。真的听众打进热线电话,往往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说出来也只是简单交代想点谁的歌,想点播给谁听。能把话说清楚了就是了不起的真听众了。

吴欣欣组织的听众可不是这样,打进电话要说什么早都写成稿子了,打电话之前不但背熟了,吴欣欣还组织人旁听了好几次,听了之后还总结,什么时候需要语气要急迫,什么时候要装作害羞状,要情节有情节,要故事有故事。

吴欣欣的要求是,要么打不进去热线电话,一旦打进去了,那就一定要说得声情并茂,让主持人想不播都不行。

关于热线点播,刘萍等人开始还有点看热闹,觉得不是那么重要。没想到整天闲了就晒太阳的赵海生,对这个十分热心。

“这可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宣发手段啊!我们不但要做好,还要锻炼好队伍,咱们要招揽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每一个环节都要比别人强。”

赵海生对热线点播做了这么一个要求。总之一句话,就是要把这个当作一件艺术品来做。

“热线打进去,一定要有故事性,一定要动人。而且要分成很多类的故事。”

赵海生这么一说,下面可就忙坏了。吴欣欣专门请了好几位文笔好的枪手来写文案。按照不同年龄段来编故事。

小学生打电话,也一定要编写一段可信的故事,甚至赵海生还要求一定要新奇,还要让人相信是真的。这样的高要求可消耗了枪手们不少脑细胞,主要是这些枪手年纪都不小了,编小朋友的故事还真不好编。

幸亏赵海生一声令下,有好故事奖金就加倍,只有新奇或者可信就加倍,如果既新奇又可信,那就加倍再加倍。

自古以来唯有钞能力是真的超能力,这么一搞,还真让这拨人编出来不少为了友谊而点播歌曲,其中一篇纪念一起挨过老师罚站的文稿,让主持人都忍不住笑出声了。

得到四倍奖励的文稿叠加了打过架,被老师罚站,最后又成了好朋友,为了纪念两个人丰富多彩的童年,所以点播一首穆洋的《童年》。这篇文稿念出来的时候,连主持人都有点震惊了。

为了搞好听众点播,东大唱片也下了本钱。枪手请了不少,因为文宣不能重复啊,得有一些新意。然后还要找几个声音像小孩的,至少得像初中生的,这个可真不好找。

最后还是钟珊珊想到了办法,直接在p大找了几个初中生,雇佣她们在照着文案打电话。

除了电话之外, 当时听众点播的大头是听众来信。

可能是因为听众热线不大好控制,有的听众打进热线之后,往往东拉西扯,影响节目效果,所以听众点播的大头可是听众来信。

主持人会挑选出一些她们认为好的、真实的听众来信来念,并点播这些听众要求的歌曲。为了能被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