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帮助其他村打井 (第1/2页)

第二天,天刚破晓,衙役们就来到了桃源村。

沈理正带着沈宇、沈轩、沈砚、柳恒、沈旭与衙役会合。

主事大人安排得细致,为他们准备了马匹和干粮,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地出发前往各个村子。

两个衙役和一个沈家人,一起前往一个村子。

到了村里,沈宇他们便依据沈婉兮传授的方法,先仔细感知水元素的分布,寻找土壤湿润之处,以此确定打井的最佳位置。

表面上也要装作很懂的样子,不能直接说出水元素的分布。

一边寻找合适地点,一边耐心地给村民讲解其中的原理和技巧。

“大家看,像这种植被还有绿色的地方,就很有可能打出水来。咱们打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沈轩认真地比划着,向村民传授打井的要点。

沈砚也不闲着,他运用土灵根的感知能力,为大家确定着方位,“这儿的土摸着就比别处湿润,从这儿往下打,把握更大。”

……

在他们的指导下,各村陆续开始挖掘深井。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一口口深井陆续打出了水,干涸的农田得到了灌溉,村民们的脸上重新绽放出了笑容。

经过数日的奔波,他们几乎走遍了全县受旱灾影响的所有村庄。

看着每一个村庄都因新打的深井而焕发出新的生机,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喜悦笑容,沈宇、沈轩和沈砚感到无比欣慰。

在成功帮助各村解决水源问题后,沈宇、沈轩、沈砚、沈旭、柳恒踏上归程。

一路上,几人虽疲惫不堪,却满心都是成就感。

回到桃源村,村民们夹道欢迎,大家纷纷夸赞他们为村子争了光。

沈婉兮站在人群前,眼中满是欣慰:“你们做得很好,帮助了那么多受旱灾困扰的村子。”

默默在心里加了一句‘也是能很好的锻炼你们感知元素。’

当晚,沈家人围坐在一起,听三人讲述在外的经历。

沈砚兴奋地比划着:“婉兮,你不知道,当井出水时,村民们那高兴劲儿,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沈宇也感慨道:“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咱们掌握的本事,能实实在在帮到大家。”

沈轩点头表示赞同。

柳恒和沈旭在家里跟家人分享这次出去的经历。

日子一天天过去,其他村子的庄稼在井水的滋养下,逐渐恢复生机。

离得近的各村理正带着村民代表来到桃源村,送来感谢信和自家种的粮食、亲手做的手工艺品。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便到了秋收季节。

安阳县的田间,村民们正忙碌地收割庄稼,可与往年的丰收盛景相比,今年的收成着实减少许多。

虽说此前靠着打深井解了燃眉之急,庄稼得以存活,但旱灾的影响仍难以完全消除。

放眼望去,田地里的麦穗不再像往昔那般饱满,稻穗也稀稀疏疏。

即便如此,村民们依旧心怀感激,毕竟还有收成,不至于颗粒无收。

大家一边收割,一边感慨这场旱灾带来的重创,也暗自庆幸当初齐心协力打井的决定。

反观其他县、府,情况却不容乐观。

没有像安阳县这般成功应对旱灾的举措,许多地方的庄稼近乎绝收。

田野里一片荒芜,土地干裂得如同一张张干涸的嘴唇,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对雨水的渴望。

而西北地区的灾情更为严重,已经连续四五个月滴雨未下。

河流干涸见底,河床裸露在外,一道道裂痕触目惊心。

原本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不堪,庄稼早已枯死,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