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摸着石头过河 (第1/2页)

“爱卿研制肥皂有功,王承恩。”

“奴婢在!”

“回宫后从内帑取纹银一千两,赏赐王爱卿!”

“臣多谢陛下恩典!”

王徵按捺不住心中喜悦,随即跪地受赏。

听说毕懋康研制燧发枪皇帝赏了5000,崔太监辅助都得了2000两。

他这小物件在燧发枪面前不值一提,天子竟不吝封赏,着实令人意外。

崇祯笑意未改,接着问道:

“爱卿那蒸汽机研发可有难处?”

“禀陛下,数月前陛下交代后,臣便潜心研究,已有一定心得。”

“那东西并非一日之功,需一步一个脚印,朕不会催促爱卿。”

“多谢陛下。”

王徵很感慨。

都说天子性子急,但自打他来京数月,对研究方面圣上可一点都没催。

相反总是点拨与鼓励,当然,谁又不想立功受奖,他还得加把劲。

“启禀陛下,臣近日与宋、毕两位先生改良水车,已取得重大突破,不日之后就可运用到燧发枪铸造!”

“噢?爱卿是指用水车驱动钻取枪管?”

“正是!”

“那水车现在何处?”

“尚在西苑官地。”

“很好,水车只能用在河流之处,在蒸汽机未研发出之前,不失为一大良方,待正式成型之日,朕必有封赏!”

王徵、毕懋康、宋应星拱手回应,全都喜形于色。

这半机械化产物,虽比较原始,但枪管锻造速度势必更上一个台阶。

而且采用钻孔法,比现有枪管性能更可靠,也催生出未来线膛枪的可能。

“陛下,焦博士在铸炮方面也有成果。”

“说来听听。”

焦勖连忙上前作揖。

“启禀陛下,2千斤红夷炮已铸造出十六门,臣近日正按陛下旨意,潜心研究佛郎机炮。”

“不知爱卿对佛郎机有何心得?”

“陛下,佛郎机优点甚多,唯独射程太小,臣百思不得其解。”

“此处可有实物?”

“有!”

“速速取来让朕看看!”

“遵旨!”

不多时,两个工匠将一中小型佛郎机抬入堂中。

两个人都抬得动,看样子只有一百来斤。

众人全都围在一旁,焦勖指着佛郎机开始介绍。

“陛下,炮管采用砂模法锻造,乃臣与汤若望共同缔造此法,红夷炮亦是如此。

砂模法较泥膜周期缩短数倍,未来炮管铸造将事半功倍......”

“嗯,制造万物需积极探索,如有可能,爱卿可朝铁模法方向摸索。”

“臣遵旨!”

记的前世在网上看过,铁模法在鸦片战争时期才会出现。

现在提一嘴,也算灌输一下新思维。

军器方面他并不太懂,只有前世了解的一星半点,专业事得让专业人做,他的作用只是点拨。

至于气密性方面,没有橡胶还真是个难题。

那玩意儿只有待水师有所起色,再去美洲寻找了。

“爱卿,子铳装入母铳后存在之间隙,便乃佛郎机射程受限主要缘由。

爱卿有没有考虑过将子铳从炮尾装入,而不再受限于从侧方装入?”

“这...”

天子似懂非懂,他只能提个想法,几百年后的大型炮,都是从尾部装弹。

关键需要解决气密性问题,后装炮弹乃必然趋势,提提也未尝不可。

焦勖陷入沉思,王徵、毕懋康、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