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各方的反应 (第1/3页)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十四,一个充满故事的日子。

首先,工部给沈战造的一千支遂发枪造好了。

说好的每枪配发300枚纸壳子弹,工部只交付了一半。

这事不差钱儿,沈战钱给得很足。

差的是时间,工部承诺五日内交付剩余的子弹。

“全体练枪!”沈战一声令下,一千多锦衣卫快速适应起了新枪。

“砰!砰!砰!”

靶场上顿时热闹起来。

“此枪甚是神奇,竟然不用燃烧的火绳就能点燃火药!”

“这有效射程才叫神奇,比军用的鸟铳远了二十步(30米),达到了一百步(150米)!”

“我觉得最神奇的地方是这个枪的杀伤力,即使是重骑兵和重步兵估计都扛不住!”

沈战手下的锦衣卫们一边练枪一边抒发着各自的感慨。

沈战在靶场上看了一会儿后基本满意,自己的兵悟性还算可以。

但是一千多人谁也没有发现遂发枪+纸壳子弹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杜寒,把枪法最好的兵给我叫过来!”沈战吩咐道。

“喏!”杜寒很快叫来了麾下枪法最好的兵。

“小人李铁牛参见千户大人!”一个黝黑精壮的汉子来到沈战面前。

沈战将一杆鸟铳扔给了李铁牛,这是大明军火器营的制式准备。

而他自己则拿起一支新造的遂发枪。

二者从外形上看没有太大的区别,那就得在实战中见真章了。

“李铁牛,用你最快的速度射击十发。

五十步距离上的人形靶不能低于十中六。

打好了本千户赏你50两银子。

打不好本千户赏你十军棍。

听明白了吗?”

“小的明白,千户大人就瞧好吧!”提到自己的强项李铁牛显得自信满满。

看到千户大人要跟一个小兵比枪法,校场上的锦衣卫们纷纷围过来观看。

“开始!”杜寒向下挥手的同时大喊道。

“砰!”沈战快速装填弹药,然后率先开枪。

五十步以外的一比一人形靶被沈战这一枪打中了胸部。

“好!”围观的锦衣卫们齐声喝彩。

军中最重武功,枪打得快打得准就是硬功夫。

“砰!”李铁牛的动作稍慢,但也击中了人形靶的躯干。

“好!”围观的锦衣卫们又是一阵喝彩。

“砰!”沈战再中。

“砰!”李铁牛也中。

二人的命中率都保持在八成以上,这在古代已经算得上神枪手了。

也不想想他们用的啥枪,比现代枪械落后了好几百年呢!

沈战和李铁牛的比试还在继续,但是校场上的喝彩声却越来越小。

不是二人打得不准了,而是众锦衣卫都发现了一个令人惊恐的事实。

在命中率相同的情况下,李铁牛开三枪,沈战刚好能开四枪。

当李铁牛开完十枪的时候,沈战先他一步完成了第十三次射击。

在事实面前沈战已经不需要多做解释了。

李铁牛是锦衣卫队伍里有名的快枪手。

即使这样沈战的射击速度也比他快了30。

这意味着什么在场的士兵们全都懂。

在战场上单兵射击速度的提升意味着军队火力密度的提升。

这对敌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至此,遂发枪跟当下主流的火绳枪相比优势便显而易见了。

第一,遂发枪射速更快。

第二,遂发枪射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