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烽火起,清军至 (第1/3页)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一个特殊的日子。

在大明工部六千名工匠没日没夜赶工的情况下,沈战下达的军火订单终于完成了。

遂发枪方面。

锦衣卫六个步兵营实现了每营两千支好枪的目标。

张伟的情报营所有装备都跟步兵营同步更新。

两个骑兵营更是实现了每营三千支好枪的目标。

子弹方面,沈战暂时保障每名枪手能分到一百枚定装纸壳子弹。

工部那边还在源源不断的生产中。

火炮方面。

锦衣卫六个步兵营实现了每营六十门轻型火炮的高配。

其中包括五十门马上佛朗机速射炮。

以及十门能适应多种地形的虎蹲炮。

战时每炮最多可携带一百枚炮弹。

这样的配弹量在冷热兵器并存的时代已经很夸张了。

尤其是对士兵杀伤效果最佳的马上佛朗机炮。

沈战给每门炮配备了十个子炮。

在战场情况需要的时候,锦衣卫大军可以实现每炮十连射。

两三分钟的时间内,锦衣卫一个步兵营可倾泻500枚炮弹。

那场面有多酸爽没经历过的人可自行脑补一下。

重炮方面。

王忠的重炮营有四十门威力巨大无比的红夷大炮。

在没有巨型障碍物的情况下,这种炮可以打穿一条直线上的所有目标。

这条直线的长度是四里(2000米)。

为了确保冷口关和喜峰口不失,王忠借出去十门红夷大炮。

辛思忠和谷可成各得到五门。

剩下的三十门红夷大炮全都掌握在王忠的手里。

这次跟清军硬碰硬,王忠可是攒足了劲儿。

他要凭借手头的大家伙捞上一笔大大的军功。

224轻型速射迫击炮。

沈战亲卫队专用火炮。

射程3000米,杀伤半径15米。

最快射速15发/分钟。

沈战给自己的亲卫队配备了十门这种炮。

在沈战需要的时候,他的亲卫队可下起150发/分钟的炮弹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枪炮齐全,只等开战。

四月初十,东风起。

身背两面锦衣卫令旗的哨骑以最快速度冲入了北京城安定门。

守城官兵、京师百姓纷纷避让。

这是最紧急时刻才会启动的边关传令兵。

“报,冷口关燃起烽火,建奴大军入侵!”

随着一声“报”字驾到,整个大明京师炸毛了。

号称东亚第一强军的满清八旗来了,亿万汉人的苦主来了!

乾清宫暖阁。

崇祯皇帝召集六部尚书和大将军沈战议事。

沈战全权负责北直隶地区的军事行动。

史可法全权负责京城的防御。

六部全力配合二人的军事行动。

过去十六年,六部尚书换了一茬又一茬。

唯一没换过的就是崇祯这个皇帝。

完整经历过清军五次入关劫掠的只有崇祯一个人。

因此对清军的强大、残暴认识最深刻的一个人就是崇祯。

此刻的崇祯坐在龙椅上瑟瑟发抖。

“诸位爱卿,建奴来了,我大明要如何抵挡?”

面对南方动辄几十万的农民军、朝廷叛军。

崇祯还有心情指点江山,各种微操作。

可是面对凶残的建奴,这哥们儿立马就麻爪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