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链动梦想,开拓新篇 (第1/2页)

文创产品生产基地投入使用后的日子里,成奇勋和曹尚佑马不停蹄地投身到拓展文创事业产业链的工作中。他们率先推出了文创产品定制服务,满心期待能借此让残障儿童的创意在更广阔的领域发光发热。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定制服务开展初期,客户需求五花八门,远超团队的预期。一家知名企业找到成奇勋,希望定制一批用于企业年会的文创礼品,要求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且设计风格要独特新颖,制作工艺还得精细考究,交货时间更是紧迫,仅有短短两周。成奇勋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也清楚其中的难度,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订单,转头便和曹尚佑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

成奇勋召集了设计团队和孩子们,详细说明了客户的需求。设计团队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对着企业提供的资料眉头紧锁,一时难以找到灵感。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无奈地说:“这企业的要求太具体了,既要体现他们的价值观,又要独特新颖,这可不好把握啊。” 孩子们也面露难色,尽管他们满怀热情,却在复杂的需求面前有些不知所措。

而在生产环节,团队内部协调也出现了问题。由于定制产品的工艺复杂,涉及多个工种和环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生产进度严重滞后。负责木雕工艺的师傅和负责彩绘的师傅因为对制作顺序和细节的理解不同,产生了分歧,双方互不相让,工作陷入僵局。

成奇勋和曹尚佑得知情况后,心急如焚。成奇勋先找到设计团队,鼓励大家:“孩子们的创意和我们团队的专业能力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一起深入研究企业的文化,从他们的发展历程和员工故事中寻找灵感,一定能设计出满意的作品。” 曹尚佑则来到生产车间,把相关人员召集到一起,耐心地说:“我们是一个团队,目标是按时完成这批定制产品。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一起协调,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和沟通,设计团队终于找到了灵感。他们从企业的创业故事中提取元素,将企业创始人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独特的图案和色彩融入到设计中。孩子们也积极参与,那个曾经手部颤抖如今已是团队核心的孩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意,将企业的标志性建筑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在文创产品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为了解决生产环节的协调问题,成奇勋和曹尚佑建立了每日沟通机制,各部门负责人每天定时汇报工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同时,他们还邀请了专业的工艺指导老师,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工艺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随着制作的推进,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在产品的试生产阶段,发现部分材料的质感与设计预期不符,影响了整体效果。成奇勋和曹尚佑立刻联系材料供应商,要求更换材料。供应商却表示,符合要求的材料库存不足,需要从国外紧急采购,这不仅会增加成本,还可能导致交货时间延迟。

成奇勋和曹尚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们一方面要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要确保按时交货,维护企业的信誉。经过深思熟虑,成奇勋决定亲自前往供应商处协商,争取加快材料采购进度,并寻找其他可能的替代材料。

成奇勋日夜兼程赶到供应商所在地,与供应商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谈判。他诚恳地向供应商说明了这批定制产品对于残障儿童文创事业的重要性,以及对孩子们梦想的意义。供应商被他的真诚和执着所打动,承诺全力配合,加快材料采购,并在国内紧急调配部分替代材料,以解燃眉之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定制产品终于按时完成。当这批凝聚着团队心血的文创产品送到客户手中时,客户被精美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所震撼。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