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破障前行,梦想腾飞 (第1/2页)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成奇勋和曹尚佑站在新建的残障青年就业指导中心前,看着一群残障青年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职业技能,心中满是成就感。然而,他们清楚,在残障儿童文创教育事业的道路上,永远有新的挑战等待着他们。

随着平台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地区向平台发出合作邀请,希望引入平台的教育和康复模式,帮助当地的残障儿童和青年。经过慎重考虑,成奇勋和曹尚佑决定在偏远山区开展一项新的帮扶项目,旨在为那里的残障儿童提供教育资源和康复服务,同时为残障青年创造就业机会。

项目启动初期,资金短缺问题就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他们面前。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薄弱,要建立起完善的教育和康复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尽管平台此前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面对如此庞大的项目需求,仍只是杯水车薪。成奇勋和曹尚佑紧急召集财务团队和核心成员,商讨资金筹集方案。

财务主管一脸愁容地汇报:“按照目前的资金储备和常规的募捐速度,我们很难在项目预期时间内筹集到足够的资金,项目可能会面临停滞风险。” 成奇勋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我们必须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除了加大公益募捐力度,还要积极与企业合作,争取更多的赞助和投资。” 曹尚佑补充道:“我们可以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书,突出项目的社会价值和潜在影响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源的关注。”

于是,平台团队兵分几路,成奇勋和曹尚佑亲自带领一部分成员拜访各大企业,向企业负责人阐述项目的意义和前景。在与一家知名企业的洽谈中,成奇勋拿出精心准备的项目计划书,详细介绍道:“这个项目不仅能改善偏远山区残障群体的生活状况,还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希望贵企业能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同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企业负责人对项目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但也提出了一些顾虑,担心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大。曹尚佑耐心地解释:“虽然项目的回报可能不是短期可见的经济利益,但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能极大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 经过多轮沟通和协商,这家企业终于决定提供一笔可观的赞助资金。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团队成员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公益募捐活动。他们制作了感人至深的宣传视频,展示了偏远山区残障儿童的生活现状和对未来的渴望。视频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转发。许多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为项目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一次线下募捐活动中,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到募捐箱前,将自己积攒的一叠现金放了进去,说道:“这些孩子太可怜了,希望我的一点心意能帮到他们。” 看着老人离去的背影,团队成员们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筹集资金的决心。

解决了资金问题,专业人才匮乏又成为了项目推进的一大阻碍。偏远山区条件艰苦,很难吸引到专业的教育和康复人才。平台在招聘过程中,虽然开出了优厚的待遇,但前来应聘的人寥寥无几。成奇勋和曹尚佑意识到,单纯依靠外部招聘无法满足项目需求,必须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

他们与一些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平台为参与计划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而高校和培训机构则根据平台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课程和培训方案。在与一所师范大学的合作洽谈中,曹尚佑说:“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培养一批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爱心和责任感的特殊教育人才,为偏远山区的残障儿童带来希望。” 师范大学对平台的理念表示认可,双方很快达成合作协议。

为了让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真正扎根偏远山区,平台还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除了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还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