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荆棘开路,梦想照彻天地 (第1/2页)
在星光璀璨的夜晚,成奇勋和曹尚佑站在新基地的天台,俯瞰着灯火通明的厂区,满心以为平台终于摆脱了困境,迎来了平稳发展的新阶段。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制造波折,新的危机如汹涌的暗流,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悄然涌动。
随着国际合作项目的重新启动,平台迎来了新的挑战。在与国际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逐渐显现。双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沟通方式、工作节奏和决策流程上存在巨大分歧。国际企业注重效率和标准化流程,而平台则更强调人文关怀和对残障儿童特殊需求的满足,这导致项目推进过程中频繁出现误解和矛盾。
负责国际合作项目的小张满脸焦虑地向成奇勋和曹尚佑汇报:“成总,曹总,最近和国际企业的合作不太顺利。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方式提出了很多质疑,认为我们的决策速度太慢,不符合他们的项目进度要求。我们也觉得他们有些做法过于死板,没有充分考虑到我们平台的特殊情况。这样下去,项目可能会陷入僵局。”
成奇勋和曹尚佑意识到,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合作的顺利进行。他们决定组织一次跨文化沟通培训,邀请专业的跨文化交流专家为双方团队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专家详细介绍了双方文化的特点和差异,教授了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合作策略。同时,成奇勋和曹尚佑也积极与国际企业的领导进行沟通,寻求共识。
在一次与国际企业领导的视频会议中,成奇勋诚恳地说:“我们非常重视这次合作,也理解你们对项目进度的要求。但我们平台的使命是帮助残障儿童,在工作中需要更多地考虑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希望我们能够相互理解,找到一种既能保证项目进度,又能实现我们共同目标的合作方式。” 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制定了一套兼顾双方文化特点和项目需求的合作方案。
然而,还没等项目团队从文化冲突的困扰中缓过神来,技术难题又接踵而至。国际合作项目中涉及到一项先进的文创产品生产技术,平台的技术团队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这种技术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极高,平台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水平无法满足要求,导致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下,质量也不稳定。
技术部门负责人心急如焚地说:“成总,曹总,这个技术难题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无法解决。如果不能尽快攻克,不仅会影响项目的进度,还可能导致合作失败。” 成奇勋和曹尚佑深知技术难题的严重性,他们一方面安排技术团队与国际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寻求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组织内部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小组,日夜奋战,尝试自主研发解决方案。
技术团队成员们日夜坚守在实验室和生产车间,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和调试。在一次关键的试验中,团队成员们发现通过对现有设备进行局部改造,并结合一些新的工艺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技术难题。经过多次优化和验证,终于找到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着提升。
解决了技术难题,平台又面临着供应链断裂的危机。国际合作项目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突然宣布破产,这使得平台的原材料供应陷入了绝境。没有原材料,生产将被迫停止,项目也将无法按时交付。负责采购的小刘焦急地说:“成总,曹总,供应商破产了,我们急需找到新的供应商,否则项目就要停滞了。”
成奇勋和曹尚佑立刻组织采购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原材料供应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发布采购需求,与无数潜在供应商进行沟通洽谈。然而,由于这种原材料的生产技术复杂,供应渠道有限,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并非易事。在寻找过程中,他们还面临着竞争对手的干扰,一些竞争对手试图通过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