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天命的火种 (第2/4页)

好书推荐: 鳳凰

坛,祷告上苍,祈求神谕指引。恍惚间,有神鸟衔来朱果,落入其手,槐会意,遂整军出征。

大军行至九夷之地,瘴气弥漫,仿若鬼蜮。槐拔剑向天,祈愿神只相助,刹那间,狂风大作,吹散瘴气,露出通途。每遇一部落,槐皆先宣读天帝旨意,劝其归顺。若有冥顽不灵者,夏朝大军便如天兵下凡,锐不可当。征战数载,九夷终被平定,各部族首领纷纷前来朝贡,献上奇珍异宝、嘉禾瑞兽,尊槐为天下共主,大夏之昌盛,一时无两。

在征讨九夷的过程中,槐的军队遭遇了许多艰难险阻。有一次,军队被一条汹涌的大河拦住去路,河水湍急,难以逾越。槐斋戒沐浴三日,向河神献祭牛羊,当晚便梦到河神指示在河上建造一座浮桥。槐依梦而行,果然成功渡河。还有一回,在攻打一个地势险要的山城时,敌军凭借天险坚守不出,槐的军队久攻不下。此时,一只白鹿突然出现,引领着槐的军队找到了一条隐秘的小道,绕到敌军后方,一举攻克山城,为征服九夷之路扫除了一大障碍。

征服九夷之后,槐并没有采取高压统治,而是推行怀柔政策。他允许九夷部落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同时派遣大夏的能臣前往九夷之地,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槐还在九夷地区设立了贸易集市,促进了双方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使得九夷部落逐渐对大夏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都城之中,槐大兴土木,修建了宏伟的宫殿和壮丽的城墙,展示着大夏的国威和繁荣。他还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邀请各地的学者和文人来到宫廷,举行盛大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了大夏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第三节:芒的虔祈与天恩浩荡

槐龙御归天后,芒承继大统。芒性温和仁善,敬天法祖,心怀苍生。一日,晴空万里忽转阴霾,烈日被蔽,赤地千里,旱魃肆虐,禾苗尽枯,百姓哭声震天,惨状撼天动地。芒忧心如焚,亲率群臣,素服斋戒,徒步至黄河之畔。

芒于河岸筑起九层高台,台上摆满三牲六畜、美玉良谷,更将大禹治水时所获的神龟壳置于中央,诚心向河神、天帝祈愿。其祭文情真意切,声泪俱下,恳请上苍垂怜,赦免众生之罪,赐降甘霖。刹那间,风云变色,电闪雷鸣,一条巨龙自河中腾空而起,口吐甘霖,润泽大地。旱魃消散,江河复流,五谷丰登,百姓伏地叩首,感恩天帝与芒王的慈悲。这场祭祀,后世传为盛事,沉祭之礼,也成为大夏敬天的重要仪轨,世代相袭。

在祈雨之前,芒曾命史官查阅古籍,寻找应对旱灾的方法。史官在一本古老的竹简中发现了沉祭的记载,芒依此而行,同时还组织百姓在城中挖井取水,灌溉仅剩的幼苗。在等待降雨的日子里,芒亲自前往田间,与百姓一起劳作,安抚民心,展现出了一位贤君的仁爱情怀。

降雨之后,芒深知水利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于是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兴修水利工程。他亲自勘察地形,规划河道,组织百姓挖掘沟渠,引河水灌溉农田。经过数年的努力,大夏的农田灌溉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业生产得到了稳定的保障,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富足起来。

芒还注重祭祀礼仪的规范和传承,他召集了宫廷的巫祝和礼仪官员,对祭祀仪式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修订,使其更加庄重和神圣。在他的倡导下,大夏的祭祀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情也更加深厚。

第四节:泄的贤治与文运昌隆

芒王宾天后,泄登极继位。泄面如冠玉,目含睿智之光,沉稳而坚毅。他深知,大夏之繁荣,非仅靠武功,亦需文治之盛。于是,泄广纳贤才,于朝堂之上设立“贤良馆”,招徕四方智者。

一日,有异人自远方而来,献上古竹简,上书天文星象、农桑水利、礼仪教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