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思考 (第1/2页)

晚宴结束之后,苏温言便回到了北辽王府,王府中果然如同苏谨谦说的那般已经打扫干净,自己带来的三十护卫也都被安排妥当。

唐冉见苏温言回到王府,连忙让下人将准备好的醒酒汤端了上来。苏温言坐到书房的交椅上,撑头闭目休息了起来。

不一会下人将准备好的汤端了上来。

唐冉开口说道:“殿下喝点汤解酒吧。”

苏温言这才睁开了眼睛,端着汤喝了起来。这时,唐冉开口说道:“殿下,今日官家赐下几位宫女,不知殿下如何安排?”

苏温言将汤一饮而尽,而后开口说道:“就放在我院中,交给雅竹安排吧。”

“是,殿下。”唐冉回答完后,便出了书房,下去安排那几位宫女去了。

苏温言喝完醒酒汤后,感觉翻滚的肠胃好受了些,有些发晕的头也开始在凉风中清醒了几分。

他起身从一旁拿出了笺纸铺在了书案之上,而后左手扶起袖摆,手中拿起墨条开始在砚台之中研磨起来。

研磨好后,苏温言拿起紫毫笔,开始在宣纸上写到:

敬启父王恭安:

儿臣谨以此信,遥拜父王金安。自离家前往京城已有一月有余,儿臣日夜挂念父王,母妃,愿父王母妃安康。儿臣此番入京虽遭歹人袭杀,但却无碍,此刻我已顺利入京,愿父王,母妃莫要挂念。

今日入京我已见到官家,虽官家年少,谈吐与气度却是不凡。此番官家对我也有些许试探之意,虽年少受制于人,却懂恩威并施。但今日殿中不止官家与我二人,听其呼吸,细腻轻微,似一女子,恐是太后殿下。太后虽在殿中,却未与我相见,也未与我相谈。

儿臣不知今日这番说辞,与行为是否为太后有意为之,今日也未能探得太后所图。若太后所图不轨,望父王多加考虑,切勿为儿臣做出不义之举。

此番入京,儿臣只愿能多为朝廷分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儿苏温言必不辱没苏家门风。虽朝中奸臣当道,世家盘根交错,儿定竭尽全力护国正统,扫除奸佞。若此番身死京中,则是天命,天命如此,便不能怪罪他人,父王切勿因小失大乱了分寸,一切都得徐徐图之。

儿,苏温言拜上。

写完书信之后,苏温言微微等待其晾干,便装进了信封之中。

而后又铺开一张笺纸,开始给自己的几位弟弟写信:

吾弟文杰,在家中可有好好练习武艺研读兵法?虽你在武道之路确有天赋,但却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此为我们苏家掌军之根本。你做事稍显鲁莽,所以要多听听弟弟沛武的劝解,也要多听听他在兵法上的见解。你也要多多关照沛武,他自小体弱,莫让他感染风寒。你是哥哥,要在家中好好照顾好下面的弟弟妹妹们。

苏温言洋洋洒洒写了七八封书信,全是给自己家人的。

而后开口唤道:“竹,将信送给父王。”

苏温言将信放在书案之上,而后起身离开了书房,向自己的寝屋走去。

待苏温言离开之后,桌上的信封消失不见,而后书房中的蜡烛一齐熄灭。

苏温言回到寝屋之中,在侍女雅竹的服侍之下脱衣洗漱了起来。

上床之后,苏温言在脑海中不断分析如今京城之中的局势。

首先,今日礼部侍郎韦炜对他过于讨好与巴结,就好像在对京中其他势力说自己是北辽一派的。可在这之前,无论是北辽,还是京城苏家都未与韦炜有过太大的牵扯,甚至可能都没说过话,这就十分不正常。在来京城的路上,苏温言对京城派系与几大世家和大小官员都有所 了解。这个韦炜是永和十二年的进士,先后任命玉阳县,淮安县,而后又调入京中任邢部书令史,而后在永和二十年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