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技术公有化重塑新生活 (第1/5页)

技术公有化重塑新生活

随后,工作人员紧接着郑重强调:“大家还要清楚一点,咱们共享社区内部是不执行货币流通体系的。所以,关于个人账户资金安全这类问题,大家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在咱们社区,积分就是衡量大家贡献与价值的重要标准。而且,大家此前在传统市场经济中积累的货币,也不会就此作废。这些货币会按照货币经济价值,及货币的来源方式,精准转化为相应的信誉积分。这意味着,大家过往积累的财富,以另一种极具意义的方式,在共享社区中得以延续和体现。”

工作人员接着补充道:“货币转化体系主要是按照劳动价值创造的财富来计算积分。像在传统市场经济中通过被动收入,比如不动产、知识产权这类获得的积分,兑换下来可能会有所减少。”

此言一出,居民们顿时议论纷纷,一位作家居民满脸不解,上前问道:“这对我来说,感觉不太公平啊。我靠写作获得的版权收入,那也是我辛苦创作的成果,怎么能减少积分兑换呢?”

工作人员耐心解释道:“在传统市场经济下,被动收入存在一些弊端,可能会让一部分人利用各种方式,使得劳动价值缩水。咱们共享社区这样规定,就是为了避免对劳动价值产生冲击,鼓励大家通过实实在在的劳动与贡献来获取价值。”

工作人员继续说道:“在共享区,我们执行技术公有化,反对通过某种技术封锁形成技术壁垒。至于小说这类版权性收入,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小说,无论写得多么精彩,本质上也是一种正能量的思想宣传。若仅因一次性创作就能获得长期收益,这其实不利于激发创作者持续创新。”

然而,作家居民依旧无法理解,满脸困惑与不甘。见状,工作人员微笑着提议:“要不这样,我带您去哲思小镇看看吧,那里或许能让您对我们的理念有新的认识。”

作家居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于是,两人踏上了前往哲思小镇的路程。一路上,作家居民默默不语,而工作人员则满怀期待,希望哲思小镇的独特氛围与创新理念,能化解作家居民心中的疑惑 。

工作人员带着满心困惑的作家居民以及其他几位对共享模式下货币转化规则持有异议的被动收入者居民,踏入了充满思辨氛围的哲思小镇。这里的每一寸空气,仿佛都弥漫着对全新生活理念与经济模式的探讨气息。

刚一进入小镇,他们便被一场热烈的讨论吸引。一位文学创作者站在人群中央,激昂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我们创作的目的,本应是让思想如自由的风,吹遍每一个角落。可当我们将其作为商业谋利的手段,就如同给这风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思想的传播一旦被利益左右,它的纯粹性和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我们为何不能让思想在共享中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为更多人带来启发与改变呢?”

作家居民听后,微微皱眉,心中虽有所触动,但仍有疑虑。这时,一位音乐大师缓缓起身,清了清嗓子,准备阐述自己的见解。

音乐大师目光平和却又充满力量,他娓娓道来:“大家不妨思考一下,音乐究竟是什么?悦耳动听的鸟鸣,那是大自然赋予的灵动旋律;涓涓细流的溪水声,宛如大地谱写的温柔乐章;大海的波涛声,更是宇宙奏响的雄浑交响。如果这些大自然的美妙声音,也像人类一样,向听者收取版权费用,那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寂静与冷漠。音乐,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作为自然一员所创造的公有化声音,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梦想与希望,怎么能被金钱所束缚,用来收费呢?我们创作音乐,是为了让它成为连接人与人心灵的桥梁,而非谋取私利的工具。”

音乐大师的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作家居民心中的湖泊,激起层层涟漪。他开始陷入沉思,脑海中过往对版权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