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乐曲 (第1/2页)
其他众人皆认为此考题有些剑走偏锋、离经叛道之意,完全出乎他们意料之外,实难想象朝堂之上竟会拟定如此别具一格的题目。然而,这看似刁钻古怪的试题,却与段情那独特的思考方式不谋而合。仿佛是上天有意为之,让他在此刻大显身手。
之所以会选择这道题,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咱们这位微宗皇帝啊,他对文词艺术简直可以说是情有独钟!打小就痴迷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玩意儿,长大后更是将其视为心头之好。也正因如此,当面对众多备选题目时,他毫不犹豫地挑中了与音乐相关的这一题,并决定以此作为开场之选。毕竟,对于一个热爱文学艺术到骨子里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用自己最擅长和喜爱的领域来开启一场比试更为合适呢?这样不仅能从中挑选与自己兴趣相投的才子,日后或许还可以成为自己的心腹。
平日里的宋徽宗赵佶,对绘画和音乐情有独钟,几乎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这些艺术追求之上,对于国家政务则显得漠不关心。当面对蔡京那表面顺从、背地里却耍尽手段的行为时,徽宗选择视而不见。其实,他心里清楚得很:蔡京手握重权,其势力已经渗透到朝廷的各个角落。若要轻易动他,无异于动摇整个大宋王朝的根基。为了能继续享受舒适自在的生活,徽宗宁愿避免与这样的奸臣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之中。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考试现场气氛愈发紧张凝重起来。考场内一片安静,只听得见毛笔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以及偶尔传来的轻咳声。每个书生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的试卷,脸上露出或思索、或焦虑、或茫然的神情。
他们紧紧握着手中的笔,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仿佛要从脑海深处挖掘出那些被遗忘已久的知识。有些人不断锤头醒脑,试图找到一点灵感;还有些人则不停地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希望能理出个头绪来。然而,尽管他们用尽全力思考,却似乎仍然无法突破困境,迟迟不知如何下笔。
然而可段情却与众不同,他对乐曲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深厚的造诣。因此,面对此题,他表现得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回答起来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毫无半点迟疑和犹豫之态。仿佛那些词语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之中,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每一段论述都能引发他内心深处的共鸣,让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在他手中,毛笔就像是一件神奇的魔法道具,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出各种与乐曲媲美的词语,似乎就像刻在骨子里的。
他将乐曲与国家、政治和民生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文字抒发自己对这些领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只见他挥毫泼墨般地写道:“乐曲如同浩瀚无垠的宇宙,又似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广阔无边,没有尽头。历史朝代的更迭兴衰皆能被它敏锐感知,并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不同世代的民间风俗习惯,包括婚礼、葬礼等人生大事,也与其息息相关。歌颂功德自然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戏曲舞台上精彩纷呈的表演更是与之相互辉映,交相斗艳。英勇无畏的将士们在激昂的旋律激励下,士气如虹,直冲云霄;普通百姓凭借过人的智慧,高声哼唱着壮志豪情的曲调。但凡音乐响起,都是人们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无论是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还是大地的籁鸣,亦或是人类创造出的美妙音律,无一不是源自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看着周围其他的学子们一个个都眉头紧皱、唉声叹气地握着毛笔慢吞吞地书写着,仿佛每一笔下去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努力一般。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段情手中的那张空白试卷此刻早已被密密麻麻的艺术字体所填满。从他落笔到完成答题竟然还没用完一炷香的时间!
段情毫不犹豫地第一个站起身来,将手中的试卷交给监考官。回顾以往的科举,虽然他没有参加,可毕竟经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