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工业母机与新学 (第1/2页)

宋应星的加入对电力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朱辰钰在布局文化建设的同时,最关心的还是工业的发展。

不谋而合,宋应星和朱辰钰率领电学研究所的人同时发力发电机和电动机的改进和研发,目标就是向着更大功率的方向。毕竟工业的发展必须先解决动力问题。

最重要的机械加工工艺,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依靠畜力和水力的传统机械完成了基础的中型水轮发电机的建造。

反过来,发电机的部署,让电动机转了起来,畜力机和水力机直接被电动机取代,切削,研磨,刨铣等金属加工机械应运而生。

而这些金属加工工艺的进步又进一步促进了蒸汽机,内燃机的研制,要说大功率机械,电动机的技术要求还是太高了,而这个时候傻大黑粗的蒸汽机和内燃机就显出来优势了。

兴武三年三月,第一台蒸汽机模型出炉,五月,第一台燃油内燃机模型建成,六月,蒸汽轮机模型提出,绘制图纸,七月,燃气轮机提出技术假设……

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工业母机形成概念。按朱辰钰的说法,必须先解决有的问题,再逐步解决能用的问题。

这一年,是概念大爆发的年份,朱辰钰一口气把可能涉及的工业母机都罗列了一遍。比如万吨水压机,炼铁高炉,采煤机械,石油机械,炼焦炉,石油裂解塔,机械牵引多铧犁等等,涉及到金属加工,农业,材料生产等等诸多基础行业。

光是这些概念,就花费了朱辰钰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由于研发技术需要,财政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以至于安排修缮皇宫的众多开销都免掉了。

在皇帝和老百姓们看来,大明帝国偏安江南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此时正是享受胜利果实的时机。

而在朱辰钰看来,情况则要严峻的多,大明的百姓还有很多人食不果腹,有很多人衣不蔽体。食物和衣服仍然急缺。

西方的海权国家正在大肆扩张,抢掠殖民地,扩大版图,发展现代科技。如果大明帝国此时故步自封,妄自尊大,不久的将来就会被其他人超越。

朱辰钰主张采用的政治经济策略是非常激进的策略,这一部分原因是个人性格造成的,也与她出身行伍有关系。

首先,帝国的粮食,盐,铁和布匹经营权收归国有,禁止私人资本介入,粮食施行配给制,保证帝国的百姓无论年景如何都有饭吃。

其次,大明帝国施行超级强化的卫所制,几乎全民皆兵,这些兵可不单纯用来打仗的,他们还要负责工农业生产。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成立了大大小小的生产建设兵团,没错,卫所制里面的卫所,被朱辰钰称为生产建设兵团。

这些组织形式,均归属于兵部管理,一时间,兵部尚书成了人人竞逐的香饽饽。兵部的官职十分抢手,而且权力巨大。

再次,强化了监察院的能力,将部分玄衣卫的权力下放给监察院,正所谓乱世用重典,朱辰钰控制下的大明帝国对贪污腐败的惩治力度空前强大,由于有了有线电报,打通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官员监察通道,强化了对各级官员的控制。

兴武一朝,政通人和,几乎没有太大的贪污腐败案件发生,一是跟反贪力度巨大有关,二是普遍提高了官员的俸禄,所谓高薪养廉,好好做官,钱少不了。

当然了,水涨船高,兴武朝的官员竞争压力也是十分巨大的,除了不能贪污腐败,品行高洁之外,还不能是个庸官,必须在经济民生方面达到某个最低标准。

春闱结束后,贡士们发觉了一点点小小的变化,一个说法甚嚣尘上,据说,来年的殿试,除了基本的策论之类,将会考察新学。

新学?就是皇家高等学院教授的新学么?难怪与国子监齐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