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汽车的研发 (第2/4页)
复杂的形状与线条来。那些图案时而蜿蜒曲折,时而笔直交错,犹如神秘的符咒一般令人眼花缭乱。他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似乎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眼前这片土地以及他脑海中正在构思的内燃机蓝图。
口中更是念念有词,声音虽低却清晰可闻:“这活塞究竟要怎样运动才能够产生持续且稳定的强大动力呢?还有这至关重要的进气和排气通道,到底应该如何巧妙地去设计,才能确保燃料得以充分燃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呢?哎呀呀,这可真不愧是一个极其棘手、令人头疼的大难题啊!”
旁边的年轻学者林羽,曾跟随龙傲天学习过一些基础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他沉思片刻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曙光,说道:“师傅,我觉得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人的呼吸原理,进气口就像是人的鼻子,负责吸入新鲜空气和燃料,然后在气缸内进行压缩和燃烧,产生的废气再从排气口排出,就像人呼气一样。这样或许能解决部分问题,您觉得怎么样?”
铁木尔听了林羽的话,眼中顿时一亮,犹如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他激动地用力拍了拍林羽的肩膀,赞道:“好小子,有想法!就照你说的试试。这思路说不定能行得通。”
于是,团队成员们开始依照这个新颖独特的思路进行设计。他们用坚硬如铁的木材精心打造出了一个简易的气缸模型,又用精心锻造、千锤百炼的铁块制作了活塞。在活塞与气缸的连接处,他们反复耐心地打磨,如同雕琢一件稀世珍宝,力求达到最佳的密封效果,确保气体不会泄漏一丝一毫。同时,他们还设计了一套简单却实用高效的曲轴连杆机构,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来带动曲轴旋转,从而将直线运动巧妙地转化为旋转运动,成功输出动力。
然而,在实际的试验过程中,问题却接踵而至,如同汹涌的波涛,一次次冲击着他们的信心。当他们第一次满怀期待地尝试启动这台简易的内燃机时,只听到一声沉闷如雷的爆炸声,随后便是一股刺鼻难闻的黑烟从气缸中滚滚冒出,活塞也被炸飞了出去,如同脱缰的野马,重重地砸在了实验室的墙壁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凹痕。
团队成员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目瞪口呆,脸色苍白如纸,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如同在暴风雨中坚守的灯塔。龙傲天见状,立刻挺身而出,眼神坚定地鼓励大家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家千万不要灰心。我们要从这次的失败中认真吸取教训,仔细找出问题所在,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攻克这个难关!”
经过一番仔细严谨的检查和深入透彻的分析,他们发现原来是燃料的混合比例不当,导致燃烧过程过于剧烈,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远远超出了气缸和活塞所能承受的极限范围,就像一个小小的容器无法容纳汹涌澎湃的洪水。于是,他们果断开始对燃料的喷射系统进行改进。他们用兽骨精心雕刻和竹子巧妙拼接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喷油嘴,通过反复不断地调整喷油嘴的孔径和喷油的时间,如同调整琴弦的松紧,来精确控制燃料的喷射量和混合比例,力求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让燃料在内燃机中温顺地释放能量。
在解决了燃料问题之后,团队成员们又面临着点火系统这一棘手的难题。如何在恰当精准的时机点燃气缸内的混合气体,成为了他们亟待攻克的下一座大山。起初,他们尝试采用传统的火石打火的方式来点火,但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如同蜗牛爬行,而且很难保证点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难以满足内燃机高效运行的严苛需求,就像用陈旧的钥匙去开启一把精密的锁,总是无法精准契合。
此时,龙傲天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之前研发的蓄电池,他犹如一位智慧的军师,提出利用蓄电池来研发点火器的大胆想法。于是,团队中的电学天才雷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