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朝堂新命 (第2/4页)

坚定):元主北奔后,命扩廓帖木儿复北平,他率兵出雁门关欲攻北平。但太原乃其后方重镇,我们引兵径进太原,他必定回军救援。

常遇春(紧握长枪,兴奋地说):徐将军,那我们就趁他回军之时,给他来个迎头痛击!

徐达:不错。太原地势险要,是北方的军事要冲。它东依太行山,西靠吕梁山,北通塞外,南达中原,谁掌控了太原,谁就能在北方的军事格局中占据主动。扩廓帖木儿深知这一点,所以我们必须速战速决。

旁白:正如徐达所料,扩廓帖木儿得知太原被攻,急忙回军救援。此时,他的部将豁鼻马潜遣人约降,并愿为内应。

徐达(得知消息后,大喜):天助我也!常将军,我们即刻遣兵夜袭,务必一举拿下太原!

常遇春:遵命!

旁白:夜幕降临,寒风呼啸。徐达率领明军悄悄地向太原城逼近。豁鼻马按照约定,打开了城门。明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与元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扩廓帖木儿仓猝应战,却无法抵挡明军的攻势,最终只得仓惶遁去。

徐达(站在太原城墙上,看着城中的明军,大声下令):清点战果,安抚百姓!

旁白:此战,徐达得兵四万人、马四万余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扩廓帖木儿奔大同,常遇春追至忻州不及而还,扩廓帖木儿遂走甘肃。

第三幕:司法革新

时间:洪武元年十二月己巳,上午

地点:应天,皇宫

旁白:应天的皇宫内,朱元璋坐在书房中,思考着如何完善朝廷的司法制度。这时,太监前来禀报。

太监:陛下,监察御史高原侃求见。

朱元璋:宣他进来。

(高原侃进入书房,跪地行礼)

高原侃:陛下,臣有一事启奏。如今民间词讼,若府州县省官及按察司不为伸理,百姓有冤抑重事却不能自达,实在有失公正。臣建议,在午门外设置登闻鼓,让百姓有冤可诉。

朱元璋(微微点头,陷入沉思):此计可行。百姓乃国家之本,若他们的冤屈得不到伸张,何以体现我大明的公正?但这登闻鼓的使用,还需有明确的规定。

旁白:经过一番商议,朱元璋决定在午门外设置登闻鼓,每日令监察御史一人监管。规定民间词讼应自下而上,若府州县省官及按察司不为伸理,或有冤抑重事不能自达者,许击登闻鼓,监察御史随即引奏,敢沮告者死。同时,户婚田土等细事归有司,不许击鼓。

朱元璋:这登闻鼓,是百姓的希望之门,也是朝廷了解民间疾苦的重要途径。你们一定要谨慎对待,不可让它成为摆设。

高原侃:臣遵旨,定当认真监管,确保登闻鼓发挥作用。

第四幕:皇帝训诫

时间:洪武元年十二月己巳,傍晚

地点:皇宫内苑

旁白:傍晚时分,朱元璋退朝还宫,皇太子诸王侍奉在侧。他们漫步在皇宫内苑,朱元璋看着宫中的隙地,心中感慨万千。

朱元璋(指着隙地,对皇太子诸王说):你们看这宫中的空地,朕本可在此起亭馆台榭,以享奢华。但朕不忍伤民财、劳民力,故而没有这样做。

皇太子(恭敬地说):父皇心系百姓,儿臣深感敬佩。

朱元璋:商纣王崇饰宫室,劳民伤财,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而汉文帝惜百金之费,以节俭治国,使得国家繁荣昌盛。你们要记住,作为皇室子孙,要常存儆戒,不可贪图享乐。

诸王(齐声说道):儿臣等谨记父皇教诲。

朱元璋:我大明初立,根基未稳,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你们要努力学习治国之道,将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皇太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