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洪武五年十二月 (第2/4页)
:“陛下,此次论功行赏,可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保我大明疆土。但在赏赐之后,也需加强军队的训练和管理,以备日后之需。”
朱元璋(赞同地说道):“李丞相所言甚是。兵部要做好统筹,加强军队建设,提升我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第三幕:君臣论治道
场景:奉天殿内,气氛转为平和。
朱元璋(看向礼部侍郎曾鲁):“曾爱卿,朕近日常思古帝王之治,你学识渊博,且说说尧舜之治的关键何在?”
曾鲁(恭敬地回答道):“陛下,依臣之见,尧舜之治,关键在于允执厥中。人君若无尧舜之心,便难以有尧舜之治。《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乃平治天下之本。”
朱元璋(沉思片刻):“嗯,曾爱卿所言有理。人君当以天下苍生为念,秉持中正之道,方可治理好国家。《大学》一书,蕴含着深刻的治国理政思想,朕要让太子及诸皇子好好学习。”
刘伯温:“陛下,《大学》不仅是修身之要,更是治国之纲。让皇子们学习,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治国才能,为我大明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第四幕:时政编类议
场景:奉天殿内,话题转向了时政编类。
陶凯(出列,拱手说道):“陛下,臣礼部尚书陶凯有本奏。依汉、唐、宋会要之例,我朝应编类记录时政的书籍,各台、省、府置铜匮藏钦录簿,如此可使朝廷政事有详细记载,便于后世查阅。”
朱元璋(微微点头):“此议甚好。国之政事,需有详实记录,方能为后世借鉴。此事就交由礼部牵头,会同各部门,务必认真编类,不可遗漏重要事项。”
李善长:“陛下,编类时政书籍,可彰显我大明的治理成果,也能为后世子孙提供治国经验。在编纂过程中,要确保内容真实、准确,客观反映朝廷的决策和施政情况。”
朱元璋:“李丞相所言极是。陶爱卿,你要挑选得力之人,组成编纂团队,严格把关,确保编纂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幕:地方军事调
场景:奉天殿内,开始讨论地方与军事调整事务。
官员(上前奏报):“陛下,臣建议罢重庆府之黔江县,并入彭水县。”
朱元璋(思索片刻):“重庆府地处西南要地,黔江县并入彭水县,可优化地方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此事就依你所奏,令当地官员妥善处理合并事宜。”
彭恭(出列,跪地行礼):“陛下,臣兵部主事彭恭与泸州守御指挥彭万里收集四川明氏旧校卒2660人为军。”
朱元璋(满意地说道):“甚好,四川乃西南重镇,收编旧校卒,可增强我大明在西南地区的军事力量。兵部要对这些新入伍的士兵进行严格训练,使其成为我大明的精锐之师。”
又有官员奏报:“陛下,臣建议今后百司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子知之。”
朱元璋(点头同意):“太子乃国之储君,让他参与政事,可培养他的治国能力。众爱卿要尽心辅佐太子,使其早日成长为合格的君主。”
接着,有官员奏报卫所合并之事:“陛下,臣建议并骁骑前卫于左卫,中卫于右卫。”
朱元璋(说道):“卫所合并,可优化军事布局,提高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此事交由兵部负责,务必做好合并后的管理和训练工作。”
随后,宣布任命与改任:“戊子,以秦府左相兼陕西行省右丞耿炳文署行都督府事,以燕府左傅高显为永平卫指挥使。甲午,以两浙都转运盐使李信为广东行省参政,未行,以为吏部尚书。”
耿炳文、高显、李信上前谢恩
耿炳文:“臣定当不负陛下重托,做好行都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