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洪武六年三月 (第2/4页)

大臣,勿要心怀顾忌,尽言进谏。朝堂之上,本就该广开言路,若有什么对我大明有利的建议,切莫藏着掖着。”

【话音刚落,一位大臣上前一步,跪地奏道。】

大臣甲(声音诚恳):“陛下,臣以为如今边疆战事虽有缓和,但仍不可掉以轻心。我们应加强边防建设,训练士卒,以防外敌入侵。”

朱元璋(微微点头,示意大臣甲起身):“所言极是,边疆之事,确实关乎我大明安危。还有哪位爱卿有其他见解?”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

大臣乙(有些犹豫,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陛下,臣觉得如今有些地方官员,在征收赋税时,存在苛捐杂税的现象,百姓苦不堪言,还望陛下能加以整治。”

朱元璋(脸色微微一变,沉声道):“竟有此事?朕一向以百姓为念,这些官员却如此胡作非为。吏部尚书,此事你可知道?”

吏部尚书(连忙跪地,惶恐地说):“陛下恕罪,臣定会严查此事,绝不姑息。”

第四幕:人事调动,各赴其职

【时间】:朝会结束后,官员们陆续散去,朱元璋则在御书房中,审阅着官员任免的奏折。】

【地点】:御书房

【朱元璋拿起一份奏折,上面写着迁起居注漙博、秦府纪善答禄与权、国子学正郑思先俱为监察御史。】

朱元璋(微微点头,自言自语道):“这几人平日里表现尚可,让他们担任监察御史,也好监督百官,整肃朝纲。”

【接着,他又看到升苏州府知府魏观为四川行省参政,未行,命仍知苏州的奏折。】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思索片刻):“苏州乃江南富庶之地,魏观治理有方,让他继续留在苏州,也好稳定当地局势。”

【与此同时,朝堂之外,新任命的官员们也在交接工作,准备奔赴各自的岗位。】

漙博(与原监察御史交接时,认真询问):“大人,这监察御史的职责重大,还望大人能多传授些经验。”

原监察御史(微笑着说):“监察御史,就是要铁面无私,敢于直言。平日里要多留意百官的言行举止,若有违法乱纪之事,定要及时上奏。”

【而在苏州,魏观得知自己仍留任知府,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魏观(望着苏州城的大街小巷,暗暗发誓):“承蒙陛下信任,我定当竭尽全力,治理好苏州,不负陛下和百姓的期望。”

第五幕:军事部署,边疆备战

【时间】:不久后,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等将领齐聚奉天殿,接受朱元璋的训谕,准备前往山西、北平等处备边。】

【地点】:奉天殿

【朱元璋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众将领。】

朱元璋(声音洪亮,充满威严):“众爱卿,此次你们前往山西、北平等地备边,责任重大。北方的蒙古残余势力,一直对我大明虎视眈眈,你们务必加强戒备,严守边疆,不可有丝毫懈怠!”

徐达(上前一步,单膝跪地,大声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保我大明边疆安宁!”

李文忠(也跟着跪地,表态道):“臣愿追随徐大将军,奋勇杀敌,不辱使命!”

【启行时,中书省按照朱元璋的敕令,在祭坛前举行了盛大的祭告仪式,祭祀太岁、风云、岳渎诸神,祈求神灵庇佑大军出征顺利。】

【与此同时,在各地,军事行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侍御史商暠招集王保保河南旧将士,得元参政、副枢等五百八十余人,军士一千六百六十余人至京师,简壮勇者为驾前先锋;河南卫都指挥郭英招集故元将士,得七百余人,分补侍卫;燕山卫指挥朱杲奏搜获故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