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洪武九年八月 (第1/4页)
第一幕:早朝定策
时间:洪武九年八月初一,清晨
地点:应天府(今南京)皇宫奉天殿
场景:奉天殿宏伟壮丽,飞檐斗拱气势恢宏,殿内朱红立柱高大粗壮,金龙盘绕其上,栩栩如生。殿顶琉璃瓦在朝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殿内香烟袅袅,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明太祖朱元璋身着华丽龙袍,头戴皇冠,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文武百官。百官们身着朝服,整齐排列,文东武西,神色恭敬。
朱元璋(声音洪亮,回荡在殿内):“朕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有要事相商。朕念及历代帝王陵寝乃华夏历史之见证,如今或有荒废,朕心忧之。欲派官员巡视,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旁白:应天府,作为明朝都城,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而奉天殿,更是举行重大朝会、决定国家大事的关键场所。在这里,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国家的走向。
李善长(出列,恭敬地拱手行礼,神色庄重):“陛下圣明,此举意义重大。历代帝王陵寝承载着先辈们的功绩与智慧,巡视陵寝,不仅体现陛下对历史的敬重,更能彰显我大明对华夏文化传承的重视。”
旁白:朱元璋自幼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在建立明朝后,他致力于恢复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是他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明白,尊重历史,才能赢得民心,稳固江山。
刘伯温(轻抚胡须,微微点头,若有所思):“陛下,巡视陵寝,除了彰显文化传承,还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让百姓知晓历代帝王的功绩,明白我大明的正统地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只是,陵寝分布各地,需选派得力官员,确保巡视工作万无一失。”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坚定):“伯温所言极是。朕欲命礼部尚书负责此事,挑选品行端正、学识渊博之人前往巡视。礼部尚书何在?”
礼部尚书(急忙出列,跪地行礼):“臣在!”
朱元璋(神色严肃):“朕命你挑选合适官员,巡视历代帝王陵寝。务必仔细勘察陵寝状况,记录损毁之处,严禁在陵寝附近牧养牲畜,扰乱陵寝安宁。同时,设置守陵户,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得有误!”
礼部尚书(领命道):“臣遵旨!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旁白: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巡视历代帝王陵寝的计划正式启动。礼部尚书深知责任重大,退朝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而此时,朝堂之上,又开始讨论起另一件大事。
第二幕:忠臣祠议
时间:洪武九年八月初二,上午
地点:应天府皇宫文华殿
场景:文华殿内,装饰典雅,书籍满架。朱元璋坐在主位上,下方坐着几位重臣,正在商议修缮忠臣烈士祠之事。
朱元璋(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忠臣烈士,为国家社稷不惜牺牲性命,其功绩可歌可泣。朕欲修缮忠臣烈士祠,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弘扬忠孝之道,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旁白:在明朝,忠臣烈士被视为国家的脊梁,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朱元璋希望通过修缮忠臣烈士祠,让这种精神代代相传,增强民众的爱国情怀和忠诚意识。
吏部尚书(出列,恭敬地说):“陛下此举,大快人心。修缮忠臣烈士祠,不仅能慰藉忠臣烈士的在天之灵,更能激励当下的臣子们尽忠报国。只是,修缮工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谨慎筹备。”
旁白:在那个时代,财力的分配是一个关键问题。每一项工程都需要仔细核算成本,确保资源合理利用。而修缮忠臣烈士祠,虽然意义重大,但也需要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