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洪武十年三月 (第1/5页)

角色: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雄才大略,对国家治理有着强烈的掌控欲,致力于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

胡惟庸:时任丞相,权力欲极强,表面忠诚,暗中结党营私,妄图独揽朝政。

户部尚书:负责国家财政事务,一心为国,深知税收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此次提出派宦官核实税额的建议。

刘伯温:开国功臣,足智多谋,对朝廷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因与胡惟庸的矛盾,逐渐远离朝堂核心,但仍心系国家。

宋濂:着名学者,帝师,为人正直,关心国家文化教育,也关注朝廷政治动态。

小宦官:被派去核实税额的宦官之一,起初对这份差事感到新鲜和自豪,但在过程中逐渐发现其中的复杂。

地方官员甲:负责某地区税收事务的官员,奉公守法,但对突然到来的宦官和核查行动感到担忧。

地方官员乙:与胡惟庸暗中勾结的地方官员,企图通过税收舞弊为自己和背后势力谋取私利,对核查行动极为抵触。

第一幕:早朝奏请

时间:洪武十年三月某清晨

地点:皇宫大殿

旁白:天刚破晓,皇宫大殿内灯火通明,文武百官整齐排列。朱元璋高坐龙椅,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

户部尚书(出列,恭敬地拱手):陛下,臣有本奏。如今各地税额统计,臣恐有疏漏不实之处。为确保国家赋税充足,臣恳请派遣宦官、国子生及委官各一人,前往各地核实税额。

朱元璋(微微皱眉,沉思片刻):此事宜慎重,卿为何想到派宦官前往?

户部尚书:陛下,宦官为陛下近臣,忠诚可鉴,且他们行事不受地方官场羁绊,能更直接地向陛下汇报实情。国子生饱读诗书,心怀天下,委官熟悉政务流程,三者配合,定能将税额核实之事办好。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看向众臣):众卿对此有何看法?

胡惟庸(出列,脸上堆满笑容):陛下,臣以为户部尚书所言极是。此举既能彰显陛下对税收的重视,又能让朝廷及时掌握真实税情,实乃良策。

刘伯温(心中暗自担忧,出列委婉说道):陛下,宦官涉政,虽有其便利之处,但还望陛下三思。宦官长期身处宫廷,对民间实情了解有限,恐在核查中有所偏差。

朱元璋(摆了摆手):刘卿所言虽有理,但朕信得过身边之人。此事就依户部尚书所奏,即刻安排下去。

旁白: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派遣宦官核实税额之事就此定下,一场围绕税收的朝堂博弈也悄然拉开帷幕。

人心人性评论:在这一幕中,户部尚书出于对国家财政负责的态度提出建议,展现了他的尽职。胡惟庸表面迎合,实则可能心怀鬼胎,他或许想利用这个机会安插自己的势力,进一步掌控税收环节,体现出他的权力欲和野心。刘伯温则基于对宦官涉政的担忧提出反对,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和对朝廷长治久安的关切,然而在皇权的决策下,他的声音显得有些微弱。

第二幕:丞相府密谋

时间:早朝结束后

地点:丞相府

旁白:胡惟庸回到丞相府,脸色阴沉,他深知此次税额核实可能会触及到自己暗中布置的利益网络。

胡惟庸(对亲信幕僚低声说道):此次派宦官核实税额,怕是会坏了我们的好事。你速速去联络那些与我们有来往的地方官员,让他们务必小心应对,不能露出丝毫破绽。

幕僚(点头哈腰):丞相放心,小的这就去办。只是那几个被派去的宦官,万一他们认真起来,可如何是好?

胡惟庸(冷笑一声):哼,这还不简单。找几个能言善辩之人,带着厚礼去结交那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