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洪武十一年正月 (第2/3页)
,责任重大,我卫王定当全力以赴,保卫大明江山。”
朱橚(若有所思地说):“虽说改封周王,但我也定要在封地上做出一番事业,为百姓谋福。”
第二幕:宫中夜话
【夜晚,皇宫内的坤宁宫,马皇后正在灯下看书。朱元璋处理完政务后,来到坤宁宫。】
马皇后(放下手中的书,微笑着起身迎接):“陛下,今日册封诸王,诸事繁杂,可累坏了吧?”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轻轻叹了口气):“不累,只是想到这些皇子即将前往封地,心中难免有些担忧。”
马皇后(温柔地说):“陛下,皇子们都已长大成人,他们有能力治理好自己的封地。而且,陛下平日里对他们教导有方,他们定会牢记陛下的教诲。”
朱元璋(微微点头):“但愿如此。椿儿喜好读书,蜀地文风昌盛,想必他能如鱼得水;柏儿勇猛善战,湘地有他镇守,我也能放心些;桂儿性格刚直,希望他到了豫地能收敛些脾气;柍儿忠厚老实,治理汉王封地,需多历练;植儿精明能干,卫地边疆,他定能保一方平安;至于橚儿,改封周王,希望他能在新的封地上施展抱负。”
马皇后(点头赞同):“陛下考虑周全。只是孩子们离得远了,难免会牵挂。”
朱元璋(看着马皇后):“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们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皇后,你平日里也要多叮嘱他们,让他们相互扶持。”
马皇后(轻声应道):“臣妾明白。”
第三幕:父子教诲
【几天后,朱元璋在御书房召见了即将前往封地的皇子们。】
朱元璋(目光严肃地看着皇子们):“你们即将前往各自的封地,朕有几句话要叮嘱你们。到了封地,首先要以百姓为重,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
朱椿等皇子(齐声回答):“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朱元璋(看着朱椿):“椿儿,蜀地富饶,但也需用心治理。你喜好读书,可在蜀地兴办教育,培养人才。”
朱椿(恭敬地说):“儿臣定当努力,在蜀地传播文化,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朱元璋(看向朱柏):“柏儿,湘地虽有军队,但切不可随意发动战争。保境安民才是首要任务。”
朱柏(挺胸说道):“儿臣明白,定不会轻易挑起战事,但若有外敌来犯,儿臣定当奋勇杀敌!”
朱元璋(对朱桂说):“桂儿,你性格急躁,到了豫地,凡事要多思量,不可鲁莽行事。”
朱桂(挠挠头说):“父皇放心,儿臣以后会改的。”
朱元璋(看着朱柍):“柍儿,汉王封地事务繁多,你要学会分辨忠奸,任用贤能。”
朱柍(认真地点头):“儿臣一定谨慎用人,治理好封地。”
朱元璋(对朱植说):“植儿,卫地边疆,责任重大。你要加强边防建设,防范外敌入侵。”
朱植(坚定地说):“儿臣定当不负父皇重托,守好边疆。”
朱元璋(最后看向朱橚):“橚儿,改封周王,对你来说也是新的开始。你要多关注民生,发展农业。”
朱橚(恭敬地说):“儿臣对医药、农业颇有兴趣,到了封地,定会努力改善百姓生活。”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你们都记住了,大明的江山,需要你们共同守护。”
第四幕:皇陵碑前
【朱元璋来到皇陵,看着工匠们正在刻制自己撰写的皇陵碑文。】
朱元璋(轻声自语):“朕这一生,从一个放牛娃到如今的皇帝,历经无数艰难困苦。把这些写下来,既是对自己的回忆,也是让子孙后代知道创业的艰辛。”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