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洪武十一年七月 (第1/3页)
皇孙降世风云起
人物介绍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雄才大略,历经战火与权谋,建立大明王朝。他深知江山社稷的来之不易,对子孙后代寄予厚望,期望他们能守好大明基业。性格强势果断,在朝堂之上威严十足,对皇室血脉的延续极为重视 。
马皇后:朱元璋的结发妻子,贤良淑德,母仪天下。她与朱元璋携手走过风雨,在朱元璋的霸业中给予了诸多支持和建议。在后宫中,她德高望重,关爱皇室子孙,常以温和的方式劝解朱元璋,平衡着宫廷的气氛。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他英武不凡,擅长骑射,在军事上颇有谋略。对自己的封国治理尽心尽力,同时也时刻关注着朝廷局势,渴望在保卫大明边疆和国家事务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对自己的嫡长子朱高炽的诞生充满期待。
徐妙云:朱棣的王妃,魏国公徐达之女。她知书达理,聪慧过人,与朱棣夫妻情深。在朱棣的事业和生活中,她是得力的贤内助,在得知自己怀有朱高炽时,满心期待新生命的降临,同时也深知这个孩子在皇室中的重要地位。
朱标:朱元璋的长子,被立为太子。他为人宽厚仁慈,宅心仁厚,在朝中深得大臣们的敬重。他关心国家民生,时常参与朝廷事务的讨论,希望能为父亲分担治国的重任,对弟弟朱棣的孩子出生也十分欢喜。
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足智多谋,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他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协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在朝廷中威望颇高。虽已逐渐退居幕后,但对朝廷局势和皇室动态仍十分关注,以其智慧为皇室的发展提供着隐而不显的支持。
第一幕:喜讯初传
时间:洪武十一年七月癸巳,午后
地点:应天府皇宫,御书房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审阅着各地呈来的奏折,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这时,一位太监匆匆走进御书房,跪地禀报)
太监(声音微微颤抖,带着几分激动):陛下,大喜啊!燕王殿下派人传来喜讯,燕王妃今日诞下一位嫡长子!
朱元璋(手中的奏折“啪”地一下落在桌上,眼中瞬间闪过惊喜的光芒,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好!好啊!朕又添了一位皇孙!快,传朕的旨意,赏赐燕王和燕王妃,重重有赏!
太监(连忙领命):遵旨!陛下,要不要通知皇后娘娘?
朱元璋(挥了挥手):当然要通知,如此大的喜事,皇后肯定也盼着呢。顺便把太子也叫来,大家一同欢喜欢喜!
(太监退下后,朱元璋站起身来,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朱元璋(喃喃自语):燕王镇守北平,屡立战功,如今又喜得嫡长子,我大明皇室后继有人,这是祖宗庇佑啊!
第二幕:后宫欢庆
时间:同日,后宫
地点:马皇后寝宫
马皇后(正与几位妃嫔闲聊,听到太监传来的喜讯,脸上绽放出慈祥的笑容):真是太好了!燕王夫妇也算是了了一件大事。这孩子出生在这太平盛世,将来定是个有福气的。
一位妃嫔笑着说:“皇后娘娘,这可是陛下的嫡长孙,意义非凡呐!”
马皇后(微微点头):是啊,这孩子将来肩负着振兴皇室的重任。咱们做长辈的,可得多关心着点。
这时,朱标匆匆赶来,向马皇后行礼。
朱标(满脸笑意):母后,儿臣听说四弟家添了新丁,特来向母后道喜。
马皇后(看着朱标,眼中满是欣慰):标儿,你也来了。这是咱们皇室的大喜事,你这个做兄长的,日后也要多关照这个小侄子。
朱标(连忙应道):儿臣明白,四弟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