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刷经验,爆护 (第1/2页)
聊完之后,张远回到自己的位置,开始准备钓具。
他拿出自己的迪佳 “大物师” 手竿,将鱼线依次穿过竿梢、浮漂座和铅皮座,然后根据徐峰的建议,调整浮漂的位置,使其离鱼钩大约 40 厘米左右,这个深度比较适合灵泽湖当前的鱼情。
接着,他按照徐峰分享的饵料配方,将九一八野战篇、野战蓝鲫、速攻 2 号、虾粉和拉丝粉仔细地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手快速搅拌均匀,让饵料充分吸水。随后,他开始揉打饵料,使其变得更加细腻有韧性,这样在水中能够更好地附钩,不易散落。
张远将调制好的饵料搓成大小适中的饵团,挂在鱼钩上,然后用力将鱼竿甩向湖中,鱼钩带着饵团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入水中,溅起一圈小小的水花。
浮漂稳稳地立在水面上,随着微风轻轻晃动。张远坐在折叠椅上,眼睛紧紧地盯着浮漂,手中紧握着鱼竿,心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自己今天也能在灵泽湖有一个不错的收获,同时为他的民宿宣传视频拍摄到精彩的钓鱼画面。
下杆后,张远趁着鱼还没咬钩的间隙,迅速地从背包里拿出摄影设备,开始精心架设起来。
他首先取出那台佳能 5d mark II 单反相机,将其稳稳地固定在伟峰 6663A 三脚架上,仔细调整着三脚架的高度和角度,确保相机能够拍摄到最佳的钓鱼画面范围,既可以清晰地捕捉到浮漂的细微动静,又能将整个湖面的景色纳入镜头之中。
接着,他安装上腾龙 17 - 50mm F2.8 镜头,并检查了镜头的清洁度,避免灰尘影响拍摄画质。然后,张远打开相机电源,进入拍摄模式,对相机的参数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设置。
他将感光度调整到 ISo 400,以保证在户外光线变化的情况下仍能拍摄出清晰的画面;快门速度设置为 1\/500 秒,这样能够快速定格鱼咬钩瞬间的精彩画面;光圈则设置为 F4,既能保证足够的景深,又能使主体清晰突出。
设置好相机后,张远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鱼竿上。此时,浮漂静静地立在水面上,随着湖水的微微波动而轻轻晃动。
没过一会儿,浮漂轻微地上下点动了几下,张远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紧紧盯着浮漂,身体也不自觉地紧绷起来。紧接着,浮漂缓缓下沉,张远知道,鱼咬钩了!他迅速握紧鱼竿,用力向上扬杆刺鱼,鱼竿瞬间弯曲成一道漂亮的弧线,鱼线被绷得紧紧的,发出 “嗡嗡” 的声响,张远感受到了鱼的挣扎力量,心中既兴奋又紧张。
他开始小心翼翼地遛鱼,根据鱼的逃窜方向,灵活地调整着鱼竿的角度和力度,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始终保持着鱼线的紧绷状态,不让鱼有挣脱的机会。
这是一条大约半斤重的鲫鱼,浑身银白,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鱼鳍边缘带着淡淡的黄色,小巧的嘴巴一张一合,似乎在抗议着鱼钩的束缚。
张远熟练地操控着鱼竿,慢慢地将鱼遛到岸边,然后用抄网将鱼轻轻抄起,放入旁边的鱼护中。就在这时,他的脑海中突然响起了老鸹枕头那独特的恭喜声:“恭喜您成功钓到一条鲫鱼,你的捕鱼技能,水生物图鉴进程推进,” 张远心中一喜,越发期待接下来的收获。
首战告捷后,张远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想要有更多的收获,打窝补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他从背包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窝料,窝料是由玉米、小麦和一些腥味较重的商品饵混合而成的。张远用打窝勺将窝料准确地投放到刚才下钩的位置,窝料落水的声音在安静的湖面上回荡,吸引着周围的鱼儿前来觅食。
他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打窝补窝,是因为刚才上鱼的过程中,窝点附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