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走近大山 (第1/2页)

互联网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张图。

就是那种专门在乡镇间往返的大巴车,司机后面很大一部分区域空着,方便大家放背篓、菜篮。

此图一出,大家都会说:马上就到家了。

截至今年,龙国的农村常驻人口为465亿人。

乘坐这样的大巴返乡,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王子祯的老家光是乘这样的大巴还到不了。

得坐车到了乡镇口,再找专门跑山路的摩托车才能回家。

这种跑摩托车的,都是山上的村民,彼此都认识。

陈晟曾经跟着王子祯一起到山里过暑假。

就听见王子祯操着一口浓烈的四川话,和人攀谈。

这次回乡,节目组有开车。

不过为了节目效果,还是让王子祯乘上了摩托车。

记者问王子祯:“每次这样,不会觉得麻烦吗?”

王子祯难以理解:“坐摩的不挺方便的?为什么会觉得麻烦。”

记者沉默了。

陈晟骂:“你是不是傻?”

王子祯不服:“儿子再叫?”

无奈,节目组拍了一段摩托车载着王子祯在山间行驶的画面。

路过已经荒废的山村小学,王子祯说自己以前小时候每天要走1小时的山路来上学。

王子祯拍了拍胸脯:“哥们的体能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

说完,他爬上遗留在操场上的单杠,做起了引体向上。

陈晟直接跑过去扒他的裤子。

俩人打闹一阵后。

陈晟给节目组介绍:“像这样的山村小学,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真的很多很多。这里的孩子普遍更加吃苦耐劳,读书也会更加用心。我们的基金会呢,就是通过建山村小学的方式,给这里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让王子祯不再是个例。”

王子祯疑惑:“我啥时候成个例了?尼玛我们村大学生很多的好不好!”

陈晟捂住了他的嘴巴。

之后一行人来到王子祯家,很经典的西南瓦房,青瓦红砖,矮矮的一层。

家里只有爷爷奶奶两个人。

老俩口一早听说王子祯要回来,特意去集市买了卤鸭子,张罗了一桌子菜。

陈晟和王子祯一人抢了个鸭腿,然后热情地招呼节目组尝尝。

记者摆摆手说不用,转头去采访王子祯爷爷。

爷爷一句一顿,十分激动而困难地说着川普:“我勒两个娃儿,都在外头打工!每年过年回屋,一、一家人团聚!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然后王子祯带记者看了看他们家的耕地。

就在瓦房旁边,小小的一块地。

王子祯解释:“山里的耕地基本都还林了,响应国家政策。这片地就是留着自己种点菜吃。”

王子祯说着,从地里摘了两个黄瓜,在衣服上蹭了蹭,热情地递给记者。

“吃啊!刚摘的黄瓜,好吃的啊!”王子祯说。

陈晟咬了口黄瓜,也跟着帮腔:“吃啊,为什么不吃啊?”

之后节目组找了个山间小溪,当作背景,然后正式采访王子祯。

这下节目的节奏终于回到了节目组这边。

记者也非常专业,接连问了好些问题,慢慢引导王子祯讲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靠优异的成绩,拿各种奖学金,最后有机会到魔都读大学。

整个听下来,也是相当励志。

记者建议:“一会儿再去拍下那个新修建的希望小学,就差不多可以结束了。”

陈晟说:“小学又不在山上。”

记者懵了:“不在山上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