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小畜生 (第1/4页)

这个夜里,同样一路纵马狂奔的,还有米野那一行人。

她的队伍总共有四百人,由于要搬运货物,到第二天早上,还未离开西州北面地界。越向北方,天气越凉爽,人烟也越稀少。

康窣利原本想从焉耆一路去碎叶,可是米野那说:“不能从南边走,南边直到龟兹都是唐域。我们至今未脱险境,万一裴行俭反悔了,要将我们抓回去要砍头,那就悔之莫及了。难道你不害怕么?”

康窣利当然是害怕的,立刻问她该怎么办。

“从庭州走。庭州以北道路通畅,只要离开庭州,唐军就追不上我们了。”

由于担心裴行俭翻脸抓人,米野那一路催促,把康窣利累得快断气了。

这样,只过了三天,他们便沿着乌骨道,来到庭州城。

傍晚到了乡下,众人实在走不动了。康窣利命人去买些新鲜的瓜果肉蔬,好好吃喝休息一阵。不过,就在他听着曲、喝着酒,醺醺然时,突然发现有一群灰扑扑的农民,衣衫褴褛,面有菜色,正在运什么东西。

这些百姓被手提鞭子的官兵驱赶,推着粮米,怨声载道。

一个老者突然摔倒在地,爬不起来,露在破裤子下的腿像两截脏污干瘪的树根。官兵一鞭子抽上去,厉喝:“还不快些!”

农夫捧着豆屑杂糠坐在田埂上充饥,农妇在地里打滚,小孩子赤着身子哭叫。

就连去买吃食的仆人,也大多空手而归,农民都说:“实在是什么都没有啦,连人都被拖走了。”“开春有点救济,还勉强能吃几顿米面,现在反而什么都没了。”“到了秋天、冬天,突厥人要是打来了,家里还要被掏空,全都烧得一干二净。”

康窣利忍不住问米野那:“庭州为何在大规模征兵、征粮?”

“你觉得是为什么?”

康窣利茫然摇头:“西州富庶多了,庭州这种穷苦地方还能搜刮出什么?”

米野那命侍女去找一个躲在柴草房子里的小姑娘攀谈,给了她一点钱,将人引来,问:“城里当官的究竟下了什么命令啊?”

“不光要粮食,要兵,还要棉衣。到了秋天可怎么办呢?一点点吃穿全搜走了。”

小姑娘面黄肌瘦,委屈极了,抹着眼泪大哭起来。米野那哄了她两句,让她吃了一顿饱饭,才将她送走。

这一下,康窣利也不禁紧张起来了,慌慌张张问: “这是要干什么?裴行俭是准备从庭州行军?他是不是快要发兵了,所以先在这里备好兵员粮草?”

米野那埋怨说:“你怎么不多想一想?如果现在发兵,何必搜刮棉衣?”

第二天,米野那一行人继续上路,一路经叶河、黑水、西林,来到双河。

沿途还有唐人的烽燧和戍堡,但已经很难看到百人以上规模的军队。在草原与林地间,有一些突厥部落在放牧,越往西边,突厥人越多。时值夏日,此地气候非常宜人。而到了秋冬极其寒冷的时候,很多突厥人会向南方迁徙,甚至大规模劫掠。

在双河,盘踞的是十姓部落之一、“十杀”中歌楞的族人。

米野那刚来此地,就见这里发生了暴乱,两伙突厥人先是持着弓箭对射,后来又用刀斧互殴,一时间血流遍地。

原来,部落首领歌楞去千泉一个多月了,一直不在双河,部落中几个头人争夺牧羊的草地,却没有首领制止或裁夺。冲突越闹越大,两方打起来,已经死伤了几十人。这时部落里已经有人去千泉,等见了歌楞,再看他是下令裁决,还是亲自回来处置。

这本是意料中事,米野那想:唐人有远胜过突厥人的尊卑分明与上下威权,可汗要与唐人作战,光是要积聚部落人心,就非常困难。

米野那围观片刻,便去寻雪山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