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神迹 (第1/4页)

所以大征伐只要赢了,大家都有好处。

如果是打了败仗,最少将领到官员级别肯定啥都没有,还有不少会被砍头,免官,流放。

只有民夫和普通将士,好歹会有苦劳。

当然,逃兵逃夫除外。

蓟镇内镇兵战场临阵而逃,统制以上皆斩,都头以上俱免官罢职并流放军前效力。

普通将士一律开革出营,并刺字在脸,编管军州,效力赎罪去了。

赏是赏的厚,罚也罚的重。

不重重惩处,以后谁把军法当回事?

最后关头,就是要赏励有军功的将领了。

这也是重头戏。

普通的勤王将领,随同大阅,加一级寄禄官就行。

上过前线,浴血奋战过的,自然有重赏。

最少也得加世职。

重头戏就是冯唐和贾芸两人。

也是万众瞩目的所在。

……

“太上皇怎么说?”

大朝会就要开始。

隆正帝还眯着眼半躺着等消息。

龙首宫那边老头子还是精神健旺,这等大事不知会不请示,老头子不高兴了又是个麻烦。

“回奏皇爷,”六宫都太监夏守忠是太上皇使出来的老人,不过对北虏这一仗打赢后,隆正帝威望又上一层,夏守忠毕恭毕敬的道:“太上皇说,冯家两侯殉国,于国有功,冯唐宜封侯爵。”

“朕也是这样想的。”

隆正帝面露笑容,点头示意赞同。

冯唐和贾芸的交际往来没有瞒人。

抛弃嫡脉,选择贾芸,人尽皆知。

这等若也与义忠亲王一脉切割干净了。

冯紫英被禁足,不准外出,不得与卫若兰等人继续交结往来。

当然也不得去贾家两府。

隆正帝内心是满意的。

他要扶贾芸,就是要在贾家嫡脉两府外新立一家,现在看来这个决策英明无比。

贾芸能力足够,立的起来!

连冯唐这样的镇边重将都看好贾芸,愿意投效。

“贾芸,太上皇没说什么,只摇了摇头,说看不懂。”

隆正帝面色一凝。

老头子这是什么意思?

细细一想……

应是说贾芸事事为人先,很多事情别说普通人,就算隆正帝这个帝王也想不到,看不透。

等发挥作用了,才知道贾芸当初用意。

这个少年人,委实可怕。

才情逆天!

“父皇可有具体的吩咐?”

夏守忠垂首道:“并无。”

“那便好,替朕回奏太上皇,朕知太上皇心思,贾芸此子朕会用,但也会盯着他,请太上皇放心便是。”

“奴婢一定据实回奏。”

夏守忠躬身答应着。

内心暗叹。

若两年前,太上皇说看不懂某人,皇帝一定就表示不再任用。

而贾芸之事,太上皇其实是在委婉表示反对重用,结果皇帝丝毫不放在心上。

人还是用,所谓盯着,无非就是盯着。

这位皇帝相当多疑,很难信任某人。

但只要他信着的,就一定会全力以赴的支持。

这皇帝就是这脾性!

贾芸已经通过了皇帝的考验,有资格得到隆正帝的全力支持。

太上皇的疑惑,皇帝根本不放在心上。

根据冯唐的奏报,贾芸的练兵之法确实高妙,也擅长经营,管理。

但也就是如此了。

一两千伙计护卫能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