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要求 (第1/2页)

时光匆匆流逝,日复一日的忙碌让人几乎忘记了时间的脚步。不知不觉间,四月已然来临,那宜人的气候依然带着丝丝凉意,仿佛春天还未完全施展开它的魅力。再过四天,便是清明节了,整个皇宫也开始了布置。

此刻,盛景帝正坐在御书房内,眉头微皱,思索着此次负责科考的主监考官究竟该由谁担任。他轻轻翻阅着手中那份记录着往届主监考人员名单的卷宗,目光在一个个名字上游移不定。跟随着陛下多年的刘公公静静地站在一旁,他深知圣上心中所想,略一沉吟后,轻声开口道:“陛下,您平日里不常夸赞太子殿下文采出众吗?”,说到“太子殿下”这四个字时,刘公公刻意加重了语气。

盛景帝闻言抬起头来,与刘公公对视一眼,瞬间便明白了对方话语中的深意。他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地说道:“嗯,尺衡刚刚被册立为太子,确实需要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如此方能稳定人心。”

第二天,朝堂之上,群臣肃穆而立,等待着圣意下达。当盛景帝威严的声音响起,正式宣布此次科举的主监考官将由太子殿下来担任时,众人心中其实早已有数,毕竟,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家都好奇这位年轻的太子将会如何施展拳脚,为这场重要的科举考试带来怎样的新气象。

下朝之后,太子殿下找到了五王爷的府邸而去。太子表明来意,是想知道关于科举考试的一些规则而来,五王爷欣然应允,并随太子一同前往东宫。

午后时分,此时,楚锦轩怀揣着整理好的国外考生的文书资料,迈着急促的步伐朝着东宫走去。太子作为此次科举考试的主监考官兼主要负责人,这些来自域外的考生能否顺利进入考场参加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许可,最终都要取决于太子殿下的决策。

书房,太子正端坐在书桌前,神情专注地翻阅着手中的每一封文书。一旁的五王爷也没有闲着,太子分给了他一部分文书,两人齐心协力,共同处理着这些重要事务。

楚锦轩分别为太子和五王爷斟满了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茗。太子微微抬手指着桌上摊开的一份文书,道:“五哥,你来瞧瞧这份文书。”,听到这话,坐在一旁的五王爷缓缓踱步而来,目光顺着太子所指之处望去,专注地凝视着那份文书。

此时,楚锦轩赶忙凑上前去,神色凝重地解释道:“此处下官着实感到颇为怪异,按说此人身负诸多不符科考之要求,可为何其文书竟能规规矩矩地归入主客司呢?”,太子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楚锦轩所言,紧接着沉声道:“听闻历届的科举考试皆存有众多不为人知的暗道啊!诸如请他人代为应考者有之;暗中篡改其他考生试卷之举亦有之;更有甚者,竟敢明目张胆地以钱财贿赂考官呐!”

五王爷听后,不禁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道:“的确如此,此类行径于历届科举之中屡见不鲜,且往往难以察觉端倪,只因这些勾当皆是在私底下悄然进行,绝不可令外人知晓。”,稍作停顿,五王爷转头看向太子,开口问道:“不知太子殿下对此有何打算?”,只见轩辕尺衡面露一丝无奈之色,轻声叹气道:“五哥呀,四下无人之时,您还是唤我六弟便好。”,然而,五王爷却连连摇头,坚决地道:“那怎生使得?”。

太子凝视着五王爷,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此次科举,想必会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舞台,定然有众多心怀叵测之徒妄图借机将自家子弟安插进考场。要想保证这场考试能够秉持公正廉洁之道,做到毫无瑕疵,恐怕非得耗费大量心血和精力不可啊!”。

几天后,东宫传来一道指令,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众人瞩目。这道指令为此次科举考试增添了几项新规定。其一,但凡有前科者,无论罪行大小,一律禁止参加科考,以杜绝那些品行不端之人混入其中。其二,年龄超过五十五岁者也无缘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