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魏延哭了,刘禅笑了 (第4/5页)

点法家的意味。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自然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问题也在这里,皇帝本人对于百官的掌握,就没有多少力度,一切都是靠官员的自觉和法令的约束。官员们私下的一些行为,哪怕是一些小动作,皇帝基本是难以知晓的。

刘禅本人更是一个相对懒散的人,前期有父亲在,后期有相父在,他做好自己的本色演出就好了。这个所谓的本色,说穿了,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他提出的要求:一切按照我和先帝的安排来,别瞎折腾。

相父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信报不断传回成都,刘禅对此也不是没有一点点准备。

生而为人,便有生老病死,这是谁也难以避免的事情,睿智如神且近乎妖的诸葛亮,也同样不能例外。

刘禅所谓的“做准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必须让相父指定好后面的接班人,其二,就是加强对中军的掌控,保证成都的权力平稳过渡。

北方前线的战事不利,中军护军将军向宠自然也都是知道的。

北方前线下来一支千余人的队伍,衣甲为蜀汉北军装扮,但无一旗帜标识,更无任何招呼,一人双马,匆匆忙忙自北方汉中郡方向直直奔向南方,自然在他们一进入成都府地界,就被中军的探哨所知悉,只是这彪人马的速度太快,中军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他们已经到了阆中,这速度,如同救火一般。

向宠手里拿着这信报,大惑不解,陷入长久的沉思中。

按照职能分工来说,只要人家不是没打招呼没有诏令直奔他成都,中军完全可以不管不顾。但值此风雨飘摇之际,自己这个中领军,就真的可以做到置若罔闻?

这,当然不是向宠的风格。

综合各种信息,向宠依然对这支军队的行为迷惑不解——

“速度之快,几乎全所未有。这是干什么去?”

“一人双马,这配置在蜀汉军队里,独一无二!”

“秋毫无犯,只吃干粮,这是标准的急行军。”

“不报备,这更是闻所未闻!”

“执行特殊任务?”

向宠手里拿着一叠子信报,皱着眉头,十分疑惑。

他对探哨道:“马上将此信报分做两份,一份报给宫里的李公公,请李公公上报给皇上,不可自误!一份速速报给丞相府长史蒋大人和费大人知道!”

其实各军中,也只有中军的信报会直接报给皇帝。大长秋李公公的另外一个身份,便是中军信报的宫中传递人。

就在这时候,营帐外有人来报:“启禀将军,李公公驾到!”

向宠连忙起身,准备前往迎接,帷幕掀开处,李公公的那一张干瘪的老脸已经出现在营帐之中。

向宠连忙向李公公行礼,道:“不知李公公驾到,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李公公却急急地道:“向将军就不要说这客气话了,咱家是来替皇帝宣口谕的。”说着,李公公向左右一看。向宠会意,既然是皇帝的口谕,当然属于非常机密,他连忙挥手,示意帐中的侍卫们都出去。

李公公道:“皇帝口谕——着中军领军将军向宠,立即安排2000匹战马及军粮若干,交于李公公处理。”

向宠莫名其妙地听完皇帝口谕,心下疑惑更深了。

但向宠为人一向沉稳,不该问的绝对不会问,不该知道的,绝对不主动打听。他当即升帐下令,立即派出1000人,一人双马,携带军粮若干,交给李公公,并且慎重交代副将王申,此去只要装作哑巴就好,完全听从李公公的指令行事。

向宠自己才不会去咧。

既然李公公没有对他说明,他也就装作哑巴好了。

他心里虽然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