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焦头烂额的庲降都督府 (第2/4页)
才又重新结盟的。”
“孙吴先要求结盟?他们不是打赢了么?”
“夷陵之战,是他们赢了,但接下来,假如咱蜀汉彻底没了,他
孙吴又能坚挺几日?”
沈腾点点头,道:“唇亡齿寒啊。”
关于北伐,这是后世人对诸葛亮最多置喙的话题,魏延和沈腾之间,也有过诸多讨论。
“不北伐不行吗?安安心心做好内务,发展经济,不好吗?”
沈腾的这个问题,算是替后世很多人问的了。
在许多人心中,诸葛亮不北伐的话,专注国内经济民生,说不定会出现“奇迹”的。
魏延狠狠瞪了沈腾一眼,道:“你小子懂个屁!北伐,可不仅仅是诸葛亮一人的执念,而是国家战略,必须通过对外战争,将蜀汉帝国的已经跌落尘埃的信心,拾掇起来。”
“一个国家,一旦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目标,没有了信心,也就没有了动力,距离亡国,也就相去不远了。”
如此说来,诸葛亮执行的南中“以蛮治蛮”政策,就显得非常合理了。
但事情,总是事与愿违者多。
他只希望南中能够“相安无事”,却哪里能够得到。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南中,便是如此。
本来,南中蛮夷杂处,就不太平,占山为王,据洞为主,啸聚山林,不服管教,相互征伐,部落之间,也有老死不相往来者,畏威而不怀德,你没有强有力的压制力量,怎么可能做到“相安无事”。
还是我们前面说的,政府掌控资源有限,赠与资源的能力自然也就有限得紧,如此一来,你还想剥夺别人的资源,对不起,一边凉快去吧。
既然你不能带给人家什么,人家凭什么听你的?
“张伯恭(张翼)并不是没有能力的人。”魏延难得地对这个年轻的蜀人给予了肯定,“他也想在南中进行大开发,但受限于咱整个蜀汉帝国的实力有限,他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做到公平。而就是这个所谓的‘公平’,却得罪了几乎所有南中豪族蛮酋。”
“法治面前,人人平等——怎么可能呢?张将军还是太……那个了。”关于这个话题,沈腾却也不难理解。
要知道此时的南中,所有蛮族人民几乎等于是各大王洞主豪酋们的私人财产,哪里有什么狗屁的法治,更遑提什么“法治面前,人人平等”,那都是虚屁!
而蜀汉帝国自己呢?状况又是如何?
“持续十多年的北伐战争,早已经将整个蜀汉帝国的财政拖入无底黑洞,再不在南中地界上做些文章,莫非要看着帝国沉沦不成?
但恰恰就是张翼的这一番好心,苦心,却如同一杆子捅在马蜂窝上。”
想想,也是。
人家南中豪酋们本来就憋着一肚子的气,没处撒,这下好了,借口有了,还是你庲降都督张翼本人亲自送上门来。
这就别怪人家不客气了。
且兰国重建,原来掩盖住一切矛盾的虚假的面具,被蛮王刘胄一下子无情揭开,剩下的,就全都是尴尬——
张翼出兵时,走的人担心,留下的人也担心,属于典型的驼子睡觉两头不着地!
张翼有心叫其他郡的力量前来,却又担心那些郡的安危,两头不牢靠。
不得已,张翼只得在最快的时间里,传讯各地郡守驻军收缩阵线,全部龟缩到郡守府所在城市去。
这条命令的下达,虽说更多是出于庲降都督府的无奈,但却也还是起到了非常显着的作用——迄今为止,除了牂牁郡外,其他地方,倒也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暴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