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第2/5页)

但是,所有建宁李氏出来的族人,都知道南中李氏高祖李涯,乃洛阳人士,因故流落南中建宁。

李氏这样的大户,一点点的涟漪,在外面,都能翻腾出滔天巨浪来。

而大家族的毁灭,往往就是由一点点小事情引起的。

这个时代的人,自然还不知道什么叫“蝴蝶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但并不代表人家不了解这个现象。

千里大堤,毁于蚁穴——这个道理,豪族大姓都懂。

尤其是他最杰出的儿子李恢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怎么也不愿意撒开,那种不舍,那种担忧,至今,想起来,老爷子还泪水湿衣襟。

最好的李氏族长人选就是李恢啊,可惜这孩子什么都好,睿智卓越,反应敏捷,大局观超强,处理政务的能力更强,但却不长寿!

新任都督张翼来后,和老爷子见过一面,坦诚言其欲将庲降都督府迁离建宁,搬迁到平夷县城去,老爷子自然知道人家的用心良苦——

南中,不是他李家的。

建宁,也不是他李家的。

庲降都督府,更不是李家的。

人家不愿意再依附于李氏的覆巢之下,用疏远李氏来昭告南中其他蛮夷,他张翼会公平公正公开对待所有人。

老爷子理解,但不代表他心里就非常舒坦接受这个现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豪族,对于官府的依附,是必然的。

而张翼将军的这个举动,无疑将李氏推向了风口浪尖,对于豪族而言,不亚于一场政治灾难。

反倒是孙媳妇儿关银屏给老爷子开解开来。

说起来,好像人家在这里是依附于我李氏的覆巢之下,然后,未尝不可以说是我李氏依附于人家庲降都督府的覆巢之下。

离开,各自安好。

离开了李氏的覆巢之下,张翼将军可以有更好的施政,也就会有一个更好的南中,同样对我李氏有利。

离开了庲降都督府的覆巢之下,我李氏也可以独立发展,不再看人脸色,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情。

族群越大,力量,自然也就越大,但风险,也越大。

福者,祸所倚;祸者,福所伏。

福祸相依,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李氏口口相传的家族生存秘诀有一句:“依附强权,独自发展”,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既要依附强权求生存,又要有独自发展的能力和决心。

当时,老爷子李治顿时就茅塞顿开,开心地对关银屏说道:“丫头,怪不得人家都叫你‘观音娘子’,三爷爷我好像是着了相呢。”

今夜,李治请关银屏来,可不单单是为了喝茶。

二人聊一聊孩子,话题便回到严肃的事情上来。

李治问:“丫头,最近,外面是不是动荡得厉害?”

银屏道:“不瞒爷爷,是的,估计,这才是刚刚开始吧。哎——”

关银屏深深地叹了口气。

她是真的为蜀汉帝国担忧。

自小,关银屏生活在荆州,后来阴差阳错的,她和二哥代表父亲去向皇帝陛下表达谢意,最后,滞留在成都。荆州丢了,父亲和大哥战死,嫂子侄儿们至今不见踪影。

然后,为了给父亲报仇,皇帝陛下亲自带领大军东征,夷陵之战,一战而将新生的蒸蒸日上的蜀汉帝国打得差点就没了元气。

大厦将倾之际,幸亏诸葛丞相力挽狂澜,征南中,伐曹魏,才使得奄奄一息的蜀汉帝国又缓过一口气来。

也就是在这时候,诸葛丞相亲自做媒,将自己嫁与李遗为妻,希望借此将南中豪门李氏稳定住,不至于发生更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