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吹牛,也要资本啊,皇帝也一样 (第2/4页)
蒋琬的年纪比诸葛亮还大。
北边的战事终究算是随着老丞相的去世而告一段落,西边的高地蛮低地蛮最近也消停了不少,东边和孙吴之间关系恢复得还不错,但南中,却成为蜀汉目前最大的困扰。
南中的困扰一是因为蛮族,二是因为其地和孙吴交错,彼此间的任何一点小小的动作,都可能引发巨大风暴,让人不得不万分小心。
其实南中的南边,和交州士燮家族之间,也不怎么对付,只不过目前士燮家族被孙权几乎灭了族,新去的官僚们还在和士燮家族的残余势力做斗争,尚没有精力对成都朝堂做小动作罢了。
若压力一旦减轻,来自交州的压力,很可能便会出现。
再回到成都府。
益州豪族基本都在蜀郡,成都作为权力中心之地,从来也没有真正平静过。
蜀汉的地域不大,行政划分其实不如军政划分来得更加明晰。
以成都为中心的益州,包括成都所在的蜀郡、广汉、梓潼、南广、汶山、东广汉、江阳、宕渠、巴西、犍为。
然后,便是四个都督府辖区:
北边的汉中都督府,辖汉中郡,武都郡、阴平郡。
东边的永安都督府,辖巴东郡,建平郡,固陵郡。
,!
南边的庲降都督府,辖云南郡、牂牁郡、建宁郡、兴古郡、永昌郡、越巂郡、朱提郡。
成都东南的江州都督府,辖巴郡、黔安郡、涪陵郡。
这样划分的好处,便是将成都平原独立出来,建立了一个以成都为核心的首都城市圈,然后,汉中都督府管北方,永安都督府管东方,庲降都督府管南方,而江州都督府的设立,却别有深意。
一是江州都督府可以作为永安都督府的后防基地,又成为益州郡的前沿阵地存在。
二是,巴地和蜀地自古以来便不对付,现在,蜀地坐大,故意将巴地一分为二,分而治之,也算是故意削弱巴地的有心之举了。
当年,李严作为托孤大臣,镇守永安,便不包含巴州之地,所以,这个永安太守,管辖的地盘便少之又少了,只能算是一个长江口而已。也因此,李严心意难平之下,便上书诸葛亮,要求将永安都督府与巴州都督府合并,成立巴州府,自己来做这个州牧。
李严的脑子坏掉了,才会有这样的思想。估计李严是在心意难平,又加上被益州土着们鼓捣得过于厉害,实在没法,才会做出如此鲁莽的行为,以至于为自己以后彻底从蜀汉政坛出局埋下了伏笔。
可能就有人会问了,成都的三面皆有都督府,为什么西边没有?
其实这与成都平原的地理位置有关。
成都平原的西部,直接毗邻的就是青藏高原,高原蛮族下成都,从西部岷山直接下来的,并不多,而从南中下高原,再经过越巂郡入汉嘉郡,经邛都入成都这条路径,才是最主要的也最具有可行性的选择。
蒋琬和费祎每天过得战战兢兢。
很多时候,晚上都是通宵达旦工作,只在拂晓时分,也是实在困得睁不开眼睛了,才随随便便迷糊一阵。
好在皇帝刘禅本就是个懒散的性子,连续早朝也就三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既然早朝没有了,大家也就没有那么辛苦。蒋琬和费祎总能在拂晓时分,睡上一个还算是甜美的觉。
对于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这一觉,难得可贵!
所以说,这成都城里的一点点风吹草动,甚至可以说每天凌晨的第一声鸡鸣,是哪一家的鸡,他们二人大抵都是知道的。
以至于费祎经常和同僚们开玩笑:“你们知道寅时二分的成都是什么样子吗?”
这句话从费祎的口里说出来,便是戏谑。而若从蒋琬的口里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