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杨仪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第2/5页)

就小,辖域面积小,朝廷规模小,人人都需要有一颗时刻为国征战的心,所以,官衔任命上,才会有如此特色。

杨仪过去一直是丞相府的随军长史,大白话说,就是身边的参谋长,在诸葛亮的丞相府中,也就蒋琬这个留府长史可以和他相提并论,再无旁人。堪称位高权重。

而现在,辛辛苦苦将数万大军从虎狼之地安然带回来,并且将丞相的遗体运回来,将丞相的印信送回来,还是在军中第一人魏延谋逆叛国的情况下完成的,殊为不易。

但,立下如此大功的杨仪,现在却成了中军府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参谋!

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朝堂权力的饕餮盛宴,杨仪本来该坐上正席的,他自己也都准备好了碗筷刀叉,现在,却被告知,对不起,因为人家席面上座位有限,没有安排他!

这让杨仪十分难堪,也让许多人难以理解。

所以,此时对杨仪抱有同情心的,大有人在,毕竟公道自在人心嘛。

诸葛丞相临死前,可以托付重任的人选很多,勇冠三军有魏延,智勇双全是姜维,经验老到有王平,纵横捭阖属费祎,皇命在身有李福……但诸葛亮认为他们可能都无力掌握数万军队安全回撤的重任,他需要一个办事审慎思维缜密行政能力极强的人。

,!

选来选去,唯有杨威公!

尽管杨仪的争议也很大,比如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等,但真要说此时蜀汉上下有几个人的才能完胜杨仪的,确也极少。

“我去他大爷的中军师!”这句话现在几乎成了杨仪的口头禅。

自从被“中军师”后,杨仪就一直泡上了病号。

但时间一久,大家可就对杨仪有想法了。

最开始大家还是抱着同情的心态,可你不能就这样一直拗下去对吧,有事儿说事儿,你这样僵持着,可不仅仅是给费祎蒋琬难堪,你直接就是给皇帝陛下难堪嘛。

一些本来还对其抱有同情心的人,也逐渐改变了态度,开始对其不满了。杨仪的人品,在成都本就不多,如此一来,便越来越少了。

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费祎专门抽空去了杨府一趟,却碰了一鼻子灰。

那次,当费祎进到杨府,看到杨府老管家杨安也是一脸的苦涩干瘪像,看见大司马大人来了,激动不已,悄悄对费祎道:“大司马大人,请您千万多担待啊,咱们家老爷这口气导不过来,这可怎么办呀……”

看得出来,就连老管家都已经在为杨仪着急了。

费祎当下宽慰道:“老人家不必担心,我这不是来了嘛。”

费祎在书房里接待了费祎。

他根本就没有出书房门半步。

“威公这是连我也恨上了呢。”费祎不由得苦笑不已。

二人本就是老相识。

费祎和杨仪一样,也都一直跟在诸葛亮身边,堪称诸葛亮的左膀右臂。杨仪负责很多制度的订立和执行,更负责主抓后勤工作,调度有致,井井有条。

而杨仪的优势,却是外交。

夷陵之战后,蜀汉处于危亡之际,诸葛亮忧心忡忡,蜀汉与孙吴再结盟约是蜀汉是否有机会继续独立于三国之林的前提和保证,但出使孙吴的人选,却让诸葛亮犹豫不决。

最后,是费祎主动要求担当此任。

为此,诸葛亮专门在成都南门桥头置酒为费祎一行送行,费祎一句:“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让诸葛亮也对此行充满了期待。

故而,“南门桥”改名“万里桥”。

在军中,杨仪和魏延一直不对付,二人性格对冲,魏延跋扈嚣张,除了诸葛亮,一般人都不放在他眼里。

而杨仪却刚正且执拗,心胸不够宽广,难以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