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南中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第2/5页)
不算多,但也不少了,毕竟军队高层还是不缺酒的。任何时代都一样,无论哪里缺酒,部队上却永远不会缺,因为很多时候,酒文化本就是军队文化的一部分,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沈腾看来,白酒,在这个时代,大有可为!市场自然是不必说了,绝对杠杠的。
因为到目前为止,他喝的酒,也都还是后世所谓的酒酿一类的东西,度数低到可以无视。很显然,蒸馏技术还没有出现。
沈腾注意到这个现象,却还没有和任何一个人说,包括老魏,都没有。因为他想起了一个关于酒的笑话来。
这个笑话与昭烈皇帝刘备有关。
据说,刘备入主益州后,考虑到老百姓生活不易,粮食作物的产量又不高,就不允许民间私下酿酒,甚至制订了严苛的法律制度,严苛到“民间拥有酿酒工具,便会认定有酿酒行为,进行重罚”。
这个政策的出台,本来是从服务人民大众的角度出发的,但出人意料地,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的不欢迎,不拥护。
原因无他——
一则益州几百年以来便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人民并不缺衣少穿,生活相对算是富裕的,根本就不缺酿酒的那点粮食。再说了,喝不起酒水的人,本来就喝不起。而喝得起酒的基本都是豪族,人家在乎这点粮食么?
,!
二则巴蜀多蛮夷,而蛮族人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一日两餐肚儿圆,并不在意多一些收益什么的,喝上一碗酒酿,晕晕乎乎便是半天过去了,日子自在逍遥。大家享受的,本就是这种乐陶陶的神仙感觉。
三则蛮族更多节日,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节日,遇到节日便有大量酒水消费,一般人家婚丧嫁娶,也要消耗大量酒水。所以,这里的人民最喜欢自己带粮食到酿酒作坊去酿酒,在家里囤积起来以应不时之需。
所以,这条政策出台的初衷是为了保障人民生活的,最后,却闹得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尤其是豪族,对这个政策的反对态度之激烈,简直有点耸人听闻了。
大家纷纷上书皇帝,要求取消此一政策,但刘备却倔劲上头,坚持不让步。
大家亦无法。
有官员就想到,皇帝莫非是想官营么?
也没有。
一个禁酒令,最后竟然演变成了外来政权与本地豪族斗争的焦点,估计,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有一次,皇帝刘备和大臣们在五凤楼上赏风景,发现街上一群男女走过,尚书令法正当即奏请陛下立即将这群人拿下,下狱,罪名是“聚众淫乱”。
刘备觉得法正神经质,人家男男女女在大街上一起走过,莫名其妙的,犯了哪门子的“聚众淫乱罪”?
法正义正言辞地说道:“他们拥有作案(聚众淫乱)的工具!”
在场的所有大臣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
大街上走过的男男女女,哪一个没有淫乱的“作案工具”?但你拥有那玩意儿,并不代表你就一定会做使用那玩意儿“做案”不是?
刘备也忍俊不已。
笑过之后,他才明白,好家伙,这是在揶揄禁酒令呢。于是,当即将原来的政策改变,不再以民间拥有酿酒工具即被视为酿酒罪认定了。
这就是法正的临机权变的智慧高妙之处。
为什么在夷陵之战前,无论谁都劝说不了皇帝的一意孤行,诸葛亮不得不说出一句话:“假如孝直在,便能劝阻得了。余者不行。”
孝直,便是法正的字。
想起这个笑话,并不是想笑,而是表明现在的这个市场环境,想做白酒,其实还是有一些障碍存在。
目前,蜀汉市场环境还算是比较宽松的,尤其是南中,限制酿酒令早已经沦为一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