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南中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第4/5页)

南中的未来,自从做了蜀汉的蛮王后,孟获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南中没有地方是他没有走过的,甚至还在成都朝堂上任了官职,但那又如何?他还是一点法子也想不出来。

为什么?

首先,蜀汉政府的工作重心不在南中,而在成都和汉中。对于蜀汉政府来说,专注成都平原的建设,足以满足政府所需,剩下的,便是倾注所有的力量,进行对外战争。

而对曹魏的战争,对于蜀汉政权而言,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天然桎梏,不得不做。因为你蜀汉自诩为大汉正统,那么,对于曹魏这样的伪政权,你打还是不打?

不打,显得你自己底气不足成色不足。

打,却又暴露出你自己的底气不足实力不够。

怎么办呢?

思来想去,暴露不足,总好过被人诟病你政权来历的不纯对吧。

另外,巴蜀之地,豪门大族巨多,而刘备的蜀汉却是一个外来集团为主的政权,对于这些豪族来说,蜀汉是不折不扣的剽窃者。即便你刘备姓刘又如何?人家刘璋就不姓刘了?人家的那个刘字,不比你这个刘字更有含金量?

而当初的刘璋政权,对于蜀中豪族是相当宽宥的,但现在的刘备政权却没有办法继续宽宥。

为什么?

因为,首先,这个政权的核心班底儿是刘备的老团队,大家跟着你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好不容易在这偏居一隅的地方成了气候,所得红利怎么可能不首先可着这些老人儿享受?

终其刘备诸葛亮的一生,都没有解决好蜀汉帝国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所以,诸葛亮不得不采取较为严苛的法治政治,图的就是一个相对的公平。

可是,这世上又哪里有什么绝对的公平?

荆州集团占据了政府高层,就连部队里的最大的蛋糕,也基本上都被荆州帮给瓜分了,人家益州土着们好不容易扶持了一个李严出来,而且李严的出身还不算血脉纯正的巴蜀土着,却还不是被诸葛亮给闲置了许多年,以至于最后落了一个那样的下场!

但是,对于荆州帮的核心成员来说,各种高位是占据了,但经济方面呢?各种经济资源都被巴蜀土着豪门抓得死死的,哪里曾经有一点油水留给别人?

巴蜀最大的经济版块,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不外乎盐铁和丝帛。而实际情况呢?

邛都的铁矿,几乎被以卓王孙陈氏豪族垄断,江阳郡阆中郡的盐井过千,却几乎被黄氏垄断,丝帛主要在成都府,张氏却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产业,外来人可有谁能获得一丝机会?

就连蜀汉帝国的丞相诸葛亮又如何?其遗产不过薄田15顷,桑树800株。

诸葛亮也不过如此,其余外来人的经济资产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成都政府基本上一直都在和益州土着们斗智斗勇,从他们嘴巴里扒拉一些米粒出来,也就够政府开销了。哪里有精力顾及到南中来?

对于南中,只要不乱到不可收拾,乱到不收拾就不行了的地步,几乎都会被当做没有看见。

蜀汉的南中政策说到底,不过是“以蛮制蛮”罢了。而孟获这样的蛮王,就是用来“制蛮”的那个“蛮”。

所以,孟获这样的豪族,确实从蜀汉政府这里获得巨大的政治红利,以及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但对于南中人民来说,蜀汉政权其实很遥远,很模糊,大家没有从你这里获得一文钱的好处,你若还想着从这里搞点什么去,那对不起,大家就反了你也罢。

在于孟获而言,他其实算是南中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二人了,第一人不用说了,自然非李恢莫属。

孟获非常希望南中有个好前程,但十多年的努力下来,也只不过是将自己的藏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