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分手在即,大耳垂轮 (第2/5页)

都这么说了,大家还有什么话说!

大家感觉沈腾一定有他的苦衷。

其实不说,大家也知道。沈腾的来历讳莫如深,益州没有姓沈的这一族,所以,他必然是外来的。

曹魏那边的?

不像。

孙吴那边的?

也不像。

南边来的?

更不像。

这种四不像,更加重了大家的疑惑。沈腾自己也说不明白的事情,你叫别人怎么理解?

不得已,大家只要装聋作哑。

但内心对于腾哥儿的尊重,却丝毫不减弱。

魏三魏四魏五哭得泪人似的,不愿意就此离开南中,与腾哥儿分手。也只有在这一刻,大家才恍然发现,这三位“爷”竟然还有柔情的一面。

今天的魏氏三姝外型尤其出彩——三人全部剪了短发,和沈腾的发型一样。而在这个时代,在汉人的社会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髡头”,属于刑法的一种。

因为在儒家体系里,笃定“身体发肤,源自父母,不可毁损”,所以,古人长发长须,尤其是成年礼之后的男人,必须蓄发须,若一个男人短发无须,则一定会被人瞧不起。

古代的刑法,基本就是冲着人的精神信仰和身体肢体去的,剪去头发,便是从精神信仰上打击你。其他的,鞭打、残肢、枭首等,则直接奔着人的肉体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沈腾此时的发型,便是典型的“髡头”。

在于沈腾而言,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在南中,却无意中得到诸多蛮族人的喜爱,因为南中天热,这里的蛮族人都是短发,绝少有蓄长发者,生活实在不便嘛,可以理解。

沈腾的髡头发型,也不知道触动了魏氏三姝心里哪一根弦,就在大家分手的前夜,三位爷自作主张地彼此亲自下手,将那一头秀发都给剪了,谁知道却成就了另外一番惊艳的风景来。

其实,此时的魏氏三姐妹都尚未成年,但人家老魏家的血脉好,三人生得高挑,更兼容貌秀丽,大气俊朗,并不是那种小家碧玉的乖巧模样,短发、大汉红黑戎装、将军披风在背,脚踏牛皮战靴,军刀悬在腰间……完全一副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武气概。

因此,三人一出场便成为整个场面上最为亮丽的风景线,就连沈腾这个来自后世的人,也不免多看了几眼,啧啧称奇。

后世人时常挂在嘴巴上的所谓“汉唐雄风”,并不在于女儿的妆容如何,胸露几许,而在于这个时代男人也好,女子也罢,刻画在骨子里的那种嚣张跋扈桀骜不驯的英武气质。

尤其汉时,“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种张扬霸气的气质,是后世人根本就没法想象的。后世人将其挂在嘴边,不过是过过嘴瘾罢了。而沈腾到了这个时代,魏氏三姝在南中的一切,这种感受,就尤其深刻。

特别在且兰古城期间,大家看似表面风光无限,其实时刻都命悬一线,如走钢丝。大家只不过图的是一个死中求活罢了。说没后悔,说无后怕,不过都是自欺欺人。

人家刘胄也好,吴彦祖也罢,哪一个也不是傻子,就等着上你的当吃你的瘪。只不过当时的信息传播过于落后,而魏延的“金蝉脱壳”这个事情还真是隐瞒得够深,除了当事的几人之外,更无一人知晓,无论刘胄吴彦祖等人如何打探,都难以窥见真实。

所以,他们在且兰城内才得以顺利脱身,来到平夷城。

而在那些刀口舔血的日子里,这三位女子的表现,竟然比沈腾这个“魏氏子”还要出彩。

有些成功,属于本能,属于运气,而有些成功,则真的是实打实地付出牺牲,才换来的。

魏三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