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平民杨仪 (第1/4页)

汉嘉郡城。

汉嘉城池本就不大,几万人的一个小城,也只是因为地理位置太重要,所以,才得以升县为郡。

杨仪府邸。

说是府邸,其实很有点奢侈了,糟蹋了“府邸”这个词儿,其实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家户人家的小宅院。

不大的院落里,有一棵大槐树,几乎占据了院落所有的天空,虬枝杂乱伸向空中,本来就不大的院落,连天空都显得异常狭窄且忙碌。

深秋时节,槐叶飘零,只是因为此地气候特殊,尚有许多枝叶存了些青绿。但稀稀落落的,显得落寞,早已没了盛夏时节的繁华景象。

原本,搬来的时候,这槐树上有一个老鸹窝,今春刚好孕育了一窝小鸟,此时都已经离开此窝,去了别处,只留下一对老鸟,在此守候,仿佛不舍。

杨仪送走那最后一封给皇帝陛下的奏章后,一个人在书房坐了整整一个晚上。

他知道,自己的路,约摸就要到达终点了。

冷静下来的杨仪,依然是那个能力卓越干练通达的杨威公。这是好久以来难得的一段完全用于思考的时光,杨仪竟然想通了许多事情。

有鸡鸣声响起,天该亮了。

他知道,接下来,夫人会起床,然后,孩子也会起床。老家人杨安不用说,会准时起来,将小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并且会亲自出门,趁着清晨人少,采买一些新鲜果蔬回来。

整个小院子里的人就这么多,每个人每一天都会见面很多次,但言语交流却很少。

大家的话越来越少了。

在成都时,家人们已经发觉杨仪的精神出了问题。

是病,就得治。

可是在这个时代,一旦得了这个病,不仅仅是没有得治,而且还将自己承受所有的后果。

这是时代的悲哀。

得这种病的人,基本上都是心胸狭窄、嫉妒心极强的人,或者受到重大挫折打击没法自我解脱出来的人,反正,普通老百姓几乎不可能受到这种病的眷顾。

很不幸,杨仪得的,就是这种病。

一开始,家人都多次劝慰杨仪,但杨仪一直一意孤行,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更让家人们始料不及的是,杨仪竟然当着本朝大司马兵部尚书的面,说出了那些大逆不道的话来。

当“削职为民流放汉嘉”的圣旨传来时,家人们相拥以抱喜极而泣,老爷竟然还有机会死里逃生?!

他们跪地,冲着皇宫的方向磕头不已,感念皇帝陛下宽宏大量。当然,杨仪过去所做的贡献,也挽救了他一家人的性命。

一家人匆匆忙忙收拾了两辆驴车,便离开成都府杨氏府邸。

等到了汉嘉郡后,匆匆忙忙安顿下来,杨仪却又变得更加暴戾,也更加沉默寡言了。

他谁也不见。

汉嘉郡守前来,他一样让对方吃了闭门羹。

在朝廷大员的眼里,杨仪说出如此叛逆的话语,其实就该族灭了,但皇帝陛下并没有这样做,这说明杨仪还有未来。所以,地方上有些官员也还会不时前来烧一下冷灶。

毕竟,死灰复燃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而且,其中有些是出自蒋琬费祎的授意,反正,大家都是一番好意,但却统统被杨仪拒之门外,一概不见。

“没有一个好鸟!”杨仪冲着树上的老鸹窝狠狠吐了口痰,发出恨声。

暴躁到无法抑制的时候,杨仪甚至找了一根竹竿来,气哼哼地要把那鸟窝给捅下来。其实竹竿不够长,根本就够不到鸟窝,但杨仪一旦犯病时,就拿竹竿来,到处乱打乱舞一番,倒是经常吓得老鸹站在枝头呱呱叫不停,一人二鸟,相互对峙。

杨仪将最后一封奏章发出去后,他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