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嫂子,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第4/5页)
此时的五溪蛮族,虽然不像大理蛮中的勐海蛮那样,还处于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但依然保留了许多母系氏族的传统。
比如有外族汉子来到此地,姑娘们会尽情展示自己的魅力,以期留下那汉子的种,诞下子嗣来,就是部落共同的财富。
蛮族没有固定的家庭婚姻模式,更多还是走婚制度,族长乐见族群里的女子都受到外来人的欢迎,毕竟本地蛮族都不大,又散居各地山林,难得相聚。
今天,一下子来了几百来号的精壮汉子,并且运来了山一样的物质,根本不用族长号召组织,便自发地展开了“抢汉子篝火晚会”。
沈腾虽然开始并不知道蛮族有这个风俗习惯,但既然讲开了,便也释然,更不会对这习俗有什么好或者不好的概念。
既然人家有这个习俗,就一定有这个习俗形成的道理所在。
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
南中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部落之间交流甚少,近亲结婚又为习俗所不能允许,那么,哪里来那么多的外地汉子?
许多小部落的消失不见,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越来越少的子嗣诞生,最后,就消失在莽莽山林之中。
而那些地理位置比较好的,比如武陵蛮虎牙王一族那里,是河道运输必经之地,外来人口众多,女子求子的机会多,自然就越来越兴旺发达。
一些小的部落,眼看着子嗣越来越少,最后,也不得不主动归附到大的部落中间去。
五溪蛮拉嘎部落这里,也就是沈腾口中所谓的“辣椒圈部落”,其实原来地理位置是不错的,当年的飞狐道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商道,北达牂牁,南下兴古,人货往来繁盛,部落自然也就有许多发展的机会。
很可惜,自从李恢做了庲降都督府后,在牂牁郡与兴古郡之间另外修建了一条官道,这飞狐道本来就不好走,山林夹峙,狭窄难行,虫蛇横生,瘴气逼人,逐渐就很少人行走了,日渐式微。
此次,族中长老响应平夷城中那“魏小侯爷”的号召,到南中去开会,目的也就是看看是不是有希望找到更适合族群生活的位置,将自己的部落搬迁过去,远离飞狐道这鸟不生蛋的地方。
谁知道,这三个家伙,竟然将“侯爷”直接给“搬迁”到了自己部落这里,并且带来了山一样的物质!
其中最为贵重的,自然就是盐巴。
南中五溪这里,是蜀汉与孙吴交界之地,蛮族部落众多,类似拉嘎这样的小族群,更是多不胜数,而无论在官方还是非官方的记录里,都根本没有一丝影子,属于自生自灭的那种生存状态。
与周围的一众小蛮部落争斗的过程中,因为那天神赐福的宝贝儿,部落里的勇士们每战必先,舍生忘死,把那些小部落都赶走了,自己才拥有了一片不算小的生存领域。
其实很多小部落本来就每况愈下,即便没有这些因素,也有了迁徙的打算,说到底,太少人了,成年男子女子得不到繁衍生息的机会,人家也不可能就巴巴地等着都老了死了不是?
五溪蛮拉嘎部落的日子过得一点都不好,日常生活物资不过是山林中的果子、野兽,以及溪水中的鱼虾。反正,捞到什么吃什么,绝对没有选择的权力。
当然,部落自己也会种植粮食,但至于收成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山林众多,劳动工具又少得可怜,开垦不易,更因为山林之中野兽众多,粮食还没有结出果实,便被野兽糟蹋一空,但作为吸引猎物的作物存在,倒也有些名副其实。
还有一层,南中蛮族此时很多部落尚处于刀耕火种阶段,技术落后,更缺少先进的耕种器械,与其辛辛苦苦便宜的耕种,不如安安心心地打猎,多打几头野味更好。
因为生活艰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