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报复性杀戮 (第1/4页)
三国这个时代的马战,其实是一件非常豪奢的事情,一般队伍都打不起。
尤其是南方人。
南方无良马。
当然,这是相对于战马而言的。
而对于人来说,想打马战,也大不易。
因为这个时代的战马背上无鞍(高桥马鞍),两侧无蹬。
沈腾一到这个世界,就已经关注到这个现象,而后世,即便骑个小毛驴,人们也会奢侈地给毛驴安放高桥马鞍,两侧挂上马镫,否则,与骑牛相仿,还怎么做各种动作?
一旦掉下来,根本不要再想别的,只有被后面的战马踩死一条路可走。真正还能抓住机会,被后面同伴救起来,拉上马背的,凤毛麟角万里无一。
在沈腾的认识里,高桥马鞍和马镫子的制作,一点也不复杂,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但问题是,这是军队最核心的战争装备之一,不能随便拿出来,一旦被对手所用,优先武装了对手的骑兵,则蜀汉的损失,可就大了。
在战马资源的拥有和选址上,曹魏占有了先天优势,蜀汉次之,孙吴更是糟糕到几乎没有。
从战马品种和来源上来讲,一是草原种,也就是北方草原马,后世称蒙古马,个儿不大,但速度快,且耐力极好,是后世蒙古人征服世界的第一战斗力;
其二为山地种,藏地高原云贵高原马种,个头不大,不善奔袭,但温顺可控,耐力极佳。此品种是茶马古道上的第一劳动力,与骡子驴子功能类似。
另外一个便是西域马。
其实西域马也可算是草原马的一种,但因为其与蒙古马有截然不同的血脉和特征,高大俊逸,极善驰骋,生活在草原荒漠地带,以大宛马最为知名,号为天马。
至于阿拉伯马等,再向西的那些品种,也就不再赘述。因为在这个时代,相对于中国人来说,它们真的算是“远在天边”了。
三国之中,曹魏拥有草原马和西域马的选择权,乌桓骑兵的马匹本就是草原种,其战力之雄厚霸道,在曹魏军中首屈一指,号为“虎豹骑”,乃曹操的秘密武器。
另外,当年曹操驱逐西域雄主马氏和韩氏后,便占有西域之地,而夏侯渊在河湟谷地一带杀人如麻,更是将青羌蛮族杀得闻风色变风声鹤唳。
所以,西域马的来源,自然而然地归属到曹魏阵营。
而蜀汉的战马来源,只有山地种马,即后世所谓的川马滇马,个头小,耐力好,但奔跑能力有限,冲刺能力更是缺乏,只适合做骡马驼物运输,不适合战阵冲杀。
这也是蜀汉军阵之中,以无当飞军的战力为首的缘故,而无当飞军的组成,则是南中蛮族人,皆为步卒。
当年的白毦军,也是步卒。
皆因蜀汉根本就没有好的战马来源。
魏延的那匹高大健壮的战马黑云,却是魏延在陇西作战时缴获的战利品。建兴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诸葛亮为了缓解汉中压力,派出魏延带一只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意在“围魏救赵”。
也是老天开眼,曹魏的两路大军因大雨路阻,在秦岭栈道上不得寸进,只得退还。
而此时的魏延却在陇西大放异彩——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此战马即为郭淮坐骑。
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而孙吴那边,更是可怜,完全没有战马资源,甚至蜀汉与孙吴交好期间,蜀汉送给孙吴的矮小战马,也都被视若珍宝。
不得已,孙吴只好在水军上面下力气,打造出这个时代足以藐视全世界的水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