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2/5页)

里的,竟然有1000人之多。

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兴古郡,部落之多,蛮族之杂,情况之乱,便可想而知了。

而进献的牛马羊,则以数万计!金银等物,更是无可计数。有些蛮族部落带来的,甚至还有“林地若干,水渠几条,旱地几块,水田无数……”

朱武看着属下们拿来的登记册子,研究着这些数据,不禁一再咋舌:“我靠,咱兴古郡的蛮人们,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富裕了?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大方了?”

兴古郡成立不过短短十余年,过去来的郡守谁不想做出一点样子来给朝廷看看?但实际情况却是,连续三任郡守被蛮人刺杀而死在任上,税赋没有收缴到一分,牛马羊没有上缴过一头,金银器物没有看见过一件!

而此次,他们却甘愿进献牛马羊合计数万头,其他财富无限。

“杀戮,才是征服的第一步啊。”

当晚,朱武宴请沈腾吃饭时,不由得吐出这样一句话来。

沈腾笑笑,道:“蛮族,畏威而不怀德,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叫敬酒不吃吃罚酒。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解决汉蛮之间矛盾冲突,才能一劳永逸地保证南中和平。而这其中,改变蛮族人的一些风俗,可能相对要好入手一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想要改变南中蛮人风俗,让其对中华汉文化有认同感,历任南中管理者,莫不做出许多努力。

《华阳国志》卷八《大同志》载:晋朝实现统治之后,“咸宁三年 (277年)春,刺史(王)潜诛犍为民陈瑞。瑞初以鬼道惑民自称‘天师’,徒众以千百数。潜闻,以为不孝,诛瑞及祭酒袁旌等,焚其传舍。益州民有奉瑞道者,见官二千石长吏巴郡太守犍为唐定等,皆免官或除名。

蜀中山川神祠皆种松柏,潜以为非礼,皆废坏烧除,取其松柏为舟船,惟不毁禹王祠及汉武帝祠。又禁民作巫祀。于是蜀无淫祀之俗,教化大行,有木连理、嘉禾、黄龙、甘露之祥。”

王潜之所以如此果断地禁绝“鬼道” “淫祀”之俗,无疑是意识到了这些地方信仰里面潜藏的反中央政权的因素,和动乱危险。

史载,司马氏平定蜀地叛乱后,在蜀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大肆破坏了大城中的一部分高等级或核心建筑,并将代表蜀地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的石犀推到、掩埋。可以想见,这对当地土着居民的认祖归宗心理造成了非常沉重的打击,其性质与“剖棺、戮(或焚、鞭)尸”的“发墓”行径相同,根本动机就是要通过这种强有力的手段惩罚敌对方,实现“心理征服”与“厌气破势”之政治目的。

沈腾知道这些东西最有效,暴力破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但他却不敢放手去做,因为此时的南中,此时的蜀汉,条件还不具备。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也是他要强调给朱武的——

“对于蛮族,打,一定要打得够狠,打得他怕,骨子里怕。但给,一定要给得够多,给他的,是他自己都想不到的。”

朱武对这句话表示不理解。

当然,前半句是理解的。

就如同这次,兴古城虽然遭遇前所未有的兵乱与损害,但蛮人一战而损数千青壮汉子,却更是一种难以承受之重,很多小一点的部落,将一蹶不振,就此消失。或者依附于其他部落而求活,或者就凋零在山林之中了。

这是“打”的结果。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兴古郡的蛮人们,见到汉人都得低头绕道走,从骨子里害怕了——这,也是打的结果。

后半句,“给”,给什么?

沈腾不得不给他解释——

“蛮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物质生活,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