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残阳如血 (第1/4页)
飞狐岭。
牂牁郡与兴古郡的交界处,是一道异常险峻的高大山岭,将两郡刚好完完整整地隔开。
而飞狐岭,便是山脉中天然豁开的一个缺口,在这里,自古以来便建有一个异常险要的关隘。
飞狐岭北边,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山林小道,号飞狐道,一般情况下,只有蛮族猎人才会从此路经过,从名字就知道,非飞狐不可过也。
这天傍晚,一支3000人的队伍正快步自北向南行走在飞狐道上。
领头的正是小将军孙志。
队伍中间,没有一个旗号标志,都是一身黑衣,刀枪箭矢倒是一应俱全。
孙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和他父亲孙桓一样,孙志也是一个志在战场上博取功名的将门子弟。
孙志的父亲,本不姓孙,因为是小霸王孙策收养的义子,所以改名孙桓。此人一惯悍勇,目中无人,战阵之上,一向都是拼杀在前,耻于在后的搏命风格,很得吴主孙权的喜爱。
特别是夷陵之战中,孙桓被刘备大军围困在弹丸之地的夷陵城中,东吴将领们纷纷对大都督陆逊建言,务必先派人将孙桓将军搭救出来为好,要知道,这孙桓一向是主上的心肝宝贝儿一般,被孙权称为“宗族颜渊”,由此可见吴主孙权对其宠爱有加。
小霸王孙策没有留下男性血脉,只生了一个女儿。而孙权是从大哥孙策的手里继承的江东基业,作为对大哥的尊重和祭奠,大哥的义子孙桓,孙权就看得比自己的儿子都亲。
但即便是这样,大都督陆逊却无动于衷。
陆逊道:“孙桓将军在军中威信极高,不需要派军去救援,本都督相信他能够坚守到我等反攻的那一刻!”
果然,孙桓坚守夷陵城,孙吴的旗帜就一直高高飘扬在夷陵城头,将刘备的几万大军吸引在城下,进退维谷。
等到夷陵道上大火连营哔哔啵啵烧起之时,刘备不得不连忙撤军,无奈营寨驻扎过于开阔松散连绵数十里,将令根本就难以通达,惶恐之下,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各自逃亡。
此时,孙桓带兵从夷陵城中杀出来,给了刘备拦腰致命一击,他甚至亲手斩杀了张南冯习和蛮王沙摩柯等数员蜀汉大将!
小将军孙志从小在军中长大,发誓要像爹爹一样,靠斩杀敌军大将首级累计军功,至于爹爹的爵位,让给弟弟就好了,自己不稀罕。
男儿功名只在马上取就是,何必眼睛总盯着父亲的那些军功?
既然坚定了这个信心,孙志便不走寻常路,他自己选择到零陵郡守府做了一名参将。
孙志这样选择是对的。
因为孙吴和蜀汉之间,疆域交叉混乱,且蛮族混杂,很多地方尚处于未开发状态,双方的政府管辖,形同虚设,甚至根本就没有。
这就给了郡县官僚们很大的运作契机。
在这里做动作,大动作你想做,也做不出来,除非两国公开交恶,正式宣战。
小动作则无所顾忌,你可以可着劲儿地折腾,反正,大家谁也不会认账。而且,这些小动作,大家都在做,你说我的鼻子,我就指你的眼睛。
甚至很多时候,大家都不屑于自己亲自动手,反正这里到处都是蛮族,给个仨瓜俩枣的,指不定有多少没脑子的人就热血上了头,为你打生打死在所不惜。
因此,很多时候,蛮族之间,蛮汉之间,人脑子都打出猪脑子来了,但在双方地方官僚的眼中,根本就不算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对方的小动作而已,无所谓,大不了,今天他起的头,明天咱去给他结个尾呗。
或者,自己在另外一个山头,另外开辟一个战场罢了。
双方疆域交错几千里,还怕没有地方放一把火?
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