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憋屈的皇族 (第4/4页)
帝国内部掀起多起滔天巨浪,好在,终于熬过去了,这其中,却要数南郑侯魏延居功至伟。他既逃出诸葛丞相连环计的“魔咒”,一招金蝉脱壳,千里入南中,在陛下的亲自布局下,一举将南中局势翻覆。
而在其中,魏家的三姐妹更是亲身入蛮酋且兰城刘胄的虎狼窝里,全身而退,最后,刘胄授首,且兰国灭,牂牁郡再次回到蜀汉帝国的怀抱中,甚至孙吴的一支3000人的武装部队悄无声息被歼灭,别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作为堂堂的帝国皇后,怎么可能不知道!
据说,南中各地的变化非常之大,令人咋舌,当然,都是好的变化。
多少次,寂静无人的夜晚,张氏都偷偷一个人祷告,苍天佑我蜀汉!
今天,魏氏却又做出如此出格举动,虽然她还不知道具体详情,但杀人放火烧铺子——这样的信息,她能不知道?你叫她怎能不心焦。
蜀汉太小了,成都太小了,看似无意的瞎胡闹,很可能后面便会引发出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后果了来。
谁知道呢?
现在的蜀汉,现在的成都,风谲云诡,深不可测,很多人都在等,等一个契机,等一个可以放大,可以发挥的契机,等一个可以破局的契机。
张氏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她能做的不多,祈祷,管理后宫,几乎就是她全部的工作,但对于政治的敏感性,她并不缺少。
刘禅称不上是一个好帝王,但刘禅不坏,虽然他有很多缺点,比如贪恋美色,贪图口腹之欲,但从根子上讲,甚至可以说,刘禅是一个善良的人。耳根子软,是刘禅的第一个软肋,但明明知道,又能如何?
张氏很心痛刘禅。
所以,她很理解刘禅。
自小颠沛流离,好不容易在成都稳定下来,刘禅的日子远没有同龄人那么幸福——他是太子殿下,所以,他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更多,才符合他的身份。
先帝在世,刘禅没有机会参政。
先帝去后,诸葛亮主政,刘禅依然只是一个“儿皇帝”,人形图章。
刘禅不是没有抗争过,不是没有抱怨过,但张氏能做的,就是劝慰刘禅——蜀汉太难了——没有先帝有孔明,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能引领蜀汉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这个道理其实很好懂。有的人可以输很多次,但有的人,只能输一次。一次,就足以致命。
蜀汉,就是后者。
一次的战略失败,蜀汉就可能亡国灭种。
譬如夷陵之战。
刘禅也知道。
他知道自己并不是最合适的领导人,只是因为他姓刘,是先帝的嫡长子,所以,才有今天的这个位置。他也习惯了,反正,都是自己的爹,父亲临终前,让刘禅跪在诸葛亮的身前,称其为“相父”。
爹为儿子,义无反顾,毫无保留。
就是在这种情感纠葛中,刘禅度过了整个诸葛亮时代。
张氏作为皇后,却秉持着一点——绝不随意干涉政治。
这是原则。
也是底线。
除非得到皇帝陛下的许可,否则,她绝对不!
忽然,她想起一件事情来,道:“长安,你去外祖母家走一遭,替你母后去看看外祖母身体是否安康可好?”
小公主一听乐得一下子就跳得老高,大叫着:“哦哦,我这就去看外祖母喽!”
:()星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