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送你一座金山,请勿拒绝 (第2/4页)

衡,将骑乘者从如何双腿用力夹马腹双手抱住马脖子这上面解放出来,双手可以做其他动作。

而高桥马鞍的好处,想想就知道了。手可抓,身可靠,不会随意往下掉。

那为什么沈腾却一直没有将这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做出来?又没有什么难度,为什么不?

这个,就是沈腾的大局观在作祟了。

高桥马鞍马磴子,绝对是推进历史发展进程的利器之二,毋庸置疑。有了这两个东西,骑乘将变得尤其方便,战场上出现“大战三百合”将成为一种可能,坠马现象将极大减少,战马在战争中的威力将得到极大地发挥。

但是,很遗憾,中国恰好在战马这方面具有先天劣势——战马产地基本都在中原战区之外,那是少数民族的天赐祥瑞,属于他们的福利。

汉民居住地,或者说汉民选择的居住区,基本上都是天生的农耕区,而不是牧场。

所以,高桥马鞍子马磴子这两样东西一旦问世,首先受益的,绝对不是汉民,而是蛮族。

前汉王朝初建时,高祖皇帝刘邦身为九五之尊,举全国之力,却凑不齐通体雪白身量等高的四匹马来。而到了武皇帝时期,中原王朝之所以有底气与匈奴来一次硬碰硬地亡国灭族之战,霍去病拿下当时胭脂山最大的军马场才是核心根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即便再过2000年,霍去病当初建立的山丹军马场,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军马场之一,在亚洲,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有了山丹军马场的汉王朝,才有底气展开对匈奴的终极一战。并且,是“以匈奴的方式”打败匈奴。

正是因此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在对待马鞍和马镫上面,沈腾显得尤其郑重。

但这东西真应该在这个时代大放光芒才是啊!

多少次,要上马时,沈腾都已经预料到下马时的凄惨结局。等下马时,沈腾都已经不敢去想象当下是怎样一番凄凉风景。

还记得曾经有个学生的笔名是“活在当下”,现在,他几乎每次想到马,就不由得想起自己算是“活在裆下”了。

但这两样东西,他是真不敢轻易就拿出来。这个大局观他是有的,一旦拿出来,最后,很可能会变成一道催命符,自己的暂时得到舒服了,但催的是整个中原王朝的命,中原人民的命。

所以,每次骑马前,他都在马背上垫上比别人厚一倍的麻毛织物,即便如此,当马速稍微快一点的时候,他依然是一副龇牙咧嘴地形象,很是煞人。

为此,他常常遭到那些猪队友们的耻笑。

沈腾拿起板凳,在手上掂了掂,很轻。

这倒是沈腾没有想到的。

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木头,是否足够结实。做马鞍子木料,一定不能用过于沉重的木材。后世的马鞍子用什么制作而成,沈腾记不大清楚了,估计松木杨木这一类的树木会更好一些吧。

沈腾再无观光的心思。

其实原计划中,他还想看看铁匠铺子的,既然马鞍子的构思出来了,马磴子这个绝配搭子,不可能不同时考虑。

这件事情萦绕脑海已经很久了,只是沈腾真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开始筹划制作,时机很重要,保密更重要。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找到合适托付的人。

而且,还有一个事情,他不得不慎重考虑,就是这两样东西其实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复制起来,不要太轻松,军转民尤其简单。这就需要考虑自己托付的人,一要绝对可靠,二要绝对富豪。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不可能只做那么一点点,要做,就要各种尺寸的,囤上很多很多货,等到亮相的时候,要绝对能够一次性装备一支几万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