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硝烟再起 (第1/5页)

越巂郡一直都没有消停过。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开邛都国而置越巂郡,治所在邛都县(今四川西昌东南),越巂郡领十五县(道):邛都县、遂久县、灵关道、台登县、定莋县(都尉治所)、会无县、莋秦县、大莋县、姑复县、三绛县、苏示县、阑县、卑水县、灊街县、青蛉县。辖境相当今天云南丽江及绥江两县间金沙江以东,祥云大姚以北和四川木里、石棉、甘洛、雷波以南地区。西汉后期隶属于益州刺史部。

从地理位置上讲,汉嘉郡为成都的西南大门,而越巂郡则是汉嘉郡的南大门。地理位置不可谓不重要。

而且,越巂郡是成都南下的西路必经之地,当年诸葛亮征南中,兵分三路,诸葛亮率领的主力军,走的便是这条路。

从经济的角度上讲,越巂郡北边与汉嘉郡相邻的临邛,是蜀汉帝国的“铁都”,巴蜀最大的铜铁矿,便在此地。蜀铁的主产地,就在临邛,巴蜀曾经的首富卓王孙家族,便是临邛一带的冶铁大户。

但是,越巂郡却又一直是一个闹腾不休的地方,因为越巂郡的周边环境,实在太过诡异——

西边是高原羌蛮的游牧区,南边是南中蛮族居住地,东边是蛮汉杂居区,北边却又是经济发达的汉人居住区。

既是交通要道,却又杂乱得一批。

既有发达的工业经济,又有原始的游牧经济,还有更加原始的渔猎经济。

而最为诡异的,却是这里竟然成为诸多巴蜀豪门的后花园!

对于这一点,沈腾非常难以理解。

老干妈祝融氏对沈腾道:“皆因此地距离成都不远又不近,而且逃亡起来,非常方便。当然这只是其一。”

说到这里,祝融氏选择了闭口不言。

对于这一点,沈腾倒是没有想到。在他的认知范畴内,巴蜀豪门选择这里,大抵是因为想要占据南下商道罢了,却没有想到,老干妈给出的第一个答案,竟然是为了“逃亡”。

不过,想想,也就很好理解了。

蜀中若乱,必乱在成都。而这些豪门大族,想要避开祸乱,走远了不行,距离太近也不合适,越巂郡就很好了,不远也不近,风向好了,回来很方便。万一风向不对,南下西上,就更方便了。

但老干妈显然意犹未尽。

沈腾等了一下,见老干妈不再继续,便好奇地问道:“然后呢?干娘——”

“然后嘛……”祝融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出了一个差点惊得沈腾眼珠子掉一地的答案来:“整事儿,更方便!”

看着目瞪口呆的沈腾,祝融氏也不由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关于这一点,若不是身在其中,局外人的确非常难以理解。

但有些事情,一旦说穿了,也就不再神秘。

单纯的蛮人闹事儿,也不过是抢一些生活物资罢了,往往都是一锤子买卖,抢了就走。这些人,也断然不敢和蜀汉军队叫板。

但越巂郡这里,既然已经成了蜀汉豪族大姓们的后花园了,则这些敢于在越巂郡闹事儿的人,就不再是纯粹的饥民为了生活而整事儿,就带有许多政治意味来。

在这里整事儿,一则方便,因为周边环境过于复杂,很多时候,随口一句,就可以将责任推到西部羌蛮南部诸蛮的头上去,对于豪族自己来说,片叶不沾身,很难沾上因果。

二则,效果显着。

因为此地距离成都不远,所以,稍微一点点的风吹草动,成都那边顿时便风声鹤唳了。

而越巂郡一旦发生民变,放几把火杀几个人,成都便有天下大乱兵临城下的感觉。

当初刘备入川,巴蜀豪强们表面上从了他,但暗地里可没有少搞事情。诸葛亮北伐期间,越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