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初入凡尘、疑是故人 (第2/3页)
趁着夜色,身形拔地而起,高高飞至三十丈的空中,穿过那紧紧贴附地面的一层烟瘴之气。极目远眺,下方一片朦胧,好一幅泽国画卷,水汽氤氲连绵,地势平坦开阔,仅有星星点点的小丘陵散落其间,是一些湖心岛。
清灵旋即召出掸子大公鸡,在这沼泽地里,飞行无疑是最为便利的通行方式。仅用了一个日夜,便穿越了六百里的大泽,山峦的轮廓逐渐映入眼帘。
之后,清灵再次潜行,悉心观察越国民间的风土人情。她发现越国与扬国的民俗风情如出一辙,就连习俗也极为相似,唯有乡音存在些许差异。
她翻手取出一卷竹简,此乃从一位富商庄园中得来的地理历史记载。原来,越国与扬国在百年前同属一个国家 —— 楚国,也就是宗真居士的故国。后来,楚国因越国的叛逆之徒而惨遭覆灭,进而分裂成了越国和杨国。正因如此,南边的越国与北边的杨国彼此仇视,都妄图消灭对方,以致常年征战,烽火不休。
这是一片的茫茫群山,山势虽不算巍峨高耸,却如蜈蚣蜿蜒,无边无际地向远方伸展。山上不见那令人畏惧的瘴气缭绕,反倒是有袅袅炊烟升起,显露出有人在此栖息生活的痕迹。待走近细瞧,才发现此处的百姓生活极为艰难困苦。他们身披破旧的蓑衣,脚下蹬着简陋的草鞋,身上衣物残破不堪,难以遮身蔽体。所居住之处,要么是简易搭建的草棚,在风雨中摇摇欲坠;要么便是直接栖身于山洞之中,远远望去,真与野人无异。
此时清晨,他们似乎正在举行一场庄重的祭祖仪式。尽管生活如此困窘,但众人拜祭时的神情却极为虔诚。清灵悄然隐匿于山林之间,缓缓走近。只见前方摆放着几块木牌,上面分别绘着鸡、狗、牛的图案,而供桌上陈列着的,想必已是这些乡民所能拿出的最珍贵的食物了 —— 新鲜的水果、饱满的稻米以及散发着烟火气的肉干。
清灵的目光落在那些木板图案上,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只觉这图案似曾相识,仿佛其中隐藏着什么重大的秘密。身旁一直安静相伴的大黑狗旺财,此刻却有些躁动不安,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桌上的贡品,似是被食物的香气所吸引。
清灵在暗处耐心等待许久,直至乡民们的祭拜仪式完毕。在村老的指挥下,他们将木牌小心翼翼地拿回山洞存放妥当,而后把祭品一一倒入陶锅之中炖煮。这不过百人的小群落,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陶碗或竹桶,围聚在锅旁,静静地等待着食物煮熟,随后各自分食。待众人吃饱喝足,带头的强壮男丁开始给众人分发木质工具,每人又用竹筒或葫芦装上烧开的白水,便向着一片规模不大的坡地梯田鱼贯而去,显然是要去田间辛勤劳作了。另有一波人则手持竹插和破旧的渔网,朝着大泽边缘的水洼泥沼进发,看样子是要去捕鱼,以维持生计。
清灵看到那竹筒中的白开水时,心中已然笃定,这些人必定研习过自己所撰写的书籍。天残地缺那两位老伙计曾提及自己是越国人,回乡之后想必是他们把这些知识传播开来,如今清灵机缘巧合来到越国,说不定真能得到他们的援助。
清灵隐匿身形,悄然又向那几位村老所在之处靠近了些许。她施展术法,将听觉延伸过去,以便能偷听到他们的谈话内容。几位村老正坐在那里,手头忙着编制草鞋或者竹席,口中先是絮絮叨叨地说着些家长里短以及生活中的琐碎之事。清灵耐着性子听了许久,就在他几乎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终于捕捉到了有用的信息。
一位村老满脸愁容地叹息道:“唉,咱们洞里储存的盐巴是越来越少了,想要搞到些盐巴可真是不容易啊。”
另一位村老附和着:“是啊,自从咱们逃进这山里,就再也没好好吃过带咸味的汤水了,嘴里没滋没味的,好无生趣。”
这时,有位村老劝慰道:“咱们也得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