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山民攻城、册封太平 (第3/4页)

库房里的堆积的粮食都已发霉,贵人却眼睁睁看着农夫饿死,也不愿将粮食分发给乡亲们。当时,他真恨不得将庄园里的人统统砍杀殆尽。幸得上面有令,主动投降的寒门文人不可诛杀,而那座庄园便是由给贵人老爷看家护院的门客文人主动投降后交予他的。

这个名叫胡汉山的门客,此后便随军参谋,一路升迁,现今成了江邮城的令尹,与田二牛搭档共事。

胡汉山气喘吁吁地跑上城楼,前来寻田二牛商议要事。实在是无奈之举,如今武夫当权,他也不得不对这位田爷敬重有加。想当初投降吴军之时,若不是自己哭得凄惨,险些便被田二牛一刀毙命。

“田校尉,我接到乡民传来的消息,有事急需您拿个主意。” 胡汉山喘了好几口气,待缓过些气力后说道。

“哦,是胡令尹啊,何事如此急迫?你且慢些跑,瞧你累得这般模样。这次可是需要砍人?” 田二牛漫不经心地问道。

“…… 并非砍人之事,只是极为棘手。” 胡汉山心中知晓,这群莽夫就知晓砍砍杀杀。

田二牛顿时没了兴致,嘟囔道:“不砍人还棘手,这天下哪有这般道理。”

胡汉山心急如焚,也不愿再与田二牛闲扯,径直说道:“有扬国的乡民私自叛逃,跑到咱们吴国境内来了,哭天抢地地不愿离去,您说该如何是好?”

田二牛抬手摸了摸脑袋,疑惑道:“只是些乡民,可带着兵刃?”

胡汉山回应道:“听回报之人说并未携带,正因如此,才格外难办。也不知扬国驻军是否会在后面追杀而来。”

田二牛满不在乎地说道:“他们敢!扬国的那些当兵的,一个个饿得都快走不动道了,我早想去将他们收编了。”

胡汉山唬得一跳,赶忙劝道:“田校尉,此事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吴王传来的命令是北边驻守,南边开战,咱们可不能违抗军令。”

田二牛恼怒地哼了一声,道:“行了,我知晓了,真是无趣。走,去瞧瞧那些扬国乡民究竟是何状况。”

二人点齐百十号兵马,奔赴乡村。抵达目的地后,只见数百衣衫褴褛、形同乞丐的穷苦之人瑟缩在一起,浑身颤抖。一群十几个民兵手持铁矛,随意地看守着他们,实在看是这些人饿的没气力,没啥威胁。

这些扬国乡民瞧见田二牛的军队,呼啦一下全都跪了下来,为首的一位老者放声哭嚎:“大人救命啊,几个月前咱可还是一家人呐,您不能见死不救啊。”

田二牛听得一脑袋问号,大声呵斥道:“谁与你是一家?我是南边来的,并非江邮城本地人。”

老者闻言止住哭泣,瞪大双眼环顾一圈,随即喊道:“您的兵卒中有几个我还认得,都是江邮城的老兵了,咱可不就是一家人嘛。”

田二牛不耐烦地说道:“少胡言乱语,来此作甚?我可告知你,此处田地已然分完,没你们的份儿,该干嘛干嘛去,要粮要田找你们扬国贵人索要去。”

老者高呼道:“将军仁义,我等不愿再做扬国之民了,收留我们吧,我等愿为吴王耕田纳税。”

田二牛面露难色,他往昔亦是这般穷苦,实在不忍对这些人动粗。只得劝道:“不行啊老人家,我们这儿田地都分光了,没啥好处可给你们了,你们来不了,还是回家去吧,田里的活你们都不管了吗?我们可没那闲工夫耽搁。”

老者悲戚地说道:“我等好不容易熬过上个冬天,家中的粮种早都吃光了,如今哪还有田可种?现在野菜还没长大就被挖光了,河沟里连河蚌蜗牛都寻不到了。天下皆传闻吴王大仁大义,求将军赐条活路吧。”

言罢,一群人有气无力地呜咽起来。

田二牛见此情形,心中着实为难,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