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另择良婿、宝丹道长 (第2/4页)

能去最近的营地赶集做买卖,好像是逢五开市,也就是每五天有一次集市。”

老汉接话道:“这可是好事,我正想买布,还寻思啥时候货郎能路过呢。”

原来,清灵的计划环环相扣。早在一个月前,清灵就将民夫工钱的事传扬出去,引得精明商人两眼放光,都想在年节前大赚一笔。消息经江邮城的客商口口相传,众人皆知。于是商人们筹备货源,待丹水重新开闸放水,便乘船而上前来做买卖。

更妙的是,沿河有众多现成营地房舍可供使用,租金实惠,若一次性付 30 年租金,还能买下摊位地皮,这让无数商人绞尽脑汁盘算得失。

他们很快发现,十里八乡的民夫们购买力惊人,铁铲、锄头、布匹、盐糖、锅碗瓢盆等货物销售速度超乎想象。丹水行程还未过半,货物便已供不应求,商人匆忙返程补货,为了发财连年都顾不上过了。

丹水之上由此兴起了码头卸货工这一行当。等商人们再次返回,却发现摊位已被抢光,开市时间也改成每天天亮就开市,至夜方休。因为有些乡民也察觉到商机,背着自家多余的粮食、编的箩筐、竹席、织的布匹、捕到的鱼虾等杂货前来售卖。

甚至还出现了专门提供热水澡、理发、按摩服务的大澡堂,进去一次着实是种享受。

客商若想沿河贩卖却不租摊位,门都没有,那些兵役可不是好惹的。他们只能继续往丹水上游前行,那里还有众多乡民等着花钱。

当初太平郡官员听闻太平公主要雇佣三十万民夫时,心疼府库积攒,吴王当初可是说的三年免税的,这可是老家底。官员们看着官仓钱财被搬走大半,引得古板读书人私下抱怨公主大手大脚,是个败家娘们,古人诚不欺我,越漂亮的女人越会乱花钱!

然而不到一个月,他们惊喜地发现,花出去的钱竟以惊人速度回流,实在不可思议。

清灵只想说,可别小瞧乡民们的财力,去年大家一起去 “抢劫”,谁家床底下没藏点私货?如今都忙着娶媳妇,又赶上过年,此时不花更待何时?

只要钱财流通起来,自会有更多商人运来百货,将子民们的工具、吃喝、衣物全部更新换代。大家看到好日子有盼头,明年自会更努力干活,也会花更多钱购置物品。

商税自会如流水般涌入官府仓库,到时候开办砖瓦厂、陶瓷厂、纺织厂之类的,若能在西边山里找到铁矿就更好了,既能卖给乡民,也能卖给客商,清灵喊出的口号是明年产值翻番!

清灵是对灶王爷在百姓家里是什么状态一点也不关心,百姓家里的鸡毛蒜皮她没怎么管就已经搞得人家闹离婚了,确实不适合再发话说啥,上面发一句话,下面就是地震,当政的最好对百姓生活闭嘴,不聋不瞎不当家翁。

这样闹腾一场离婚潮,百姓家里就安定了,也算是灶王爷的功劳吧,算吧,呵呵!

但这几个月对于外边关注清灵动作的势力来说真是气急败坏,他们又不会就近去观察百姓变化情况,百姓们自然是谁家吃了亏谁家哭嚎,得了好处的百姓谁会没事干嚎。哭的大声的自然被有心人听到传出去,太平公主搞得封底内百姓妻离子散的消息不胫而走。

有人心里气急,得了上界封神这么大的机缘好处,竟然胡搞瞎搞,真是女子当国,天下大乱啊,这机缘要是自己得到,肯定比太平公主做的好,苍天不公啊,彼可取而代之,气煞我也!

还有个情况就是牛儿们在农户家里过得好,现在还没有几个死的,灶王神像没有入驻的死牛,啥消息没有送上来,青牛老祖和清灵只好干吃饭不干活,你就说气不气吧!

就算是牛儿死了,真灵进了灶王神像,这懵懂之牛没个十几年能学会说人话吗,能指望它们干什么,听他们哞哞乱叫吗,看他们盯着百姓家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