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三山关破、挺进中原 (第2/4页)

认为是侵略郑国的吴国,此刻却仿佛成了受害者,而郑国则被描绘成了十恶不赦的一方。

在各方势力的瞩目与风云变幻的局势之中,三山关的攻城之战在一片肃杀氛围中轰然拉开了血腥的帷幕。

天边,晨曦初露,微光还未完全驱散黑夜的阴霾,吴国的军队已然在三山关前列阵完毕。

军阵如林,将士们目光坚定,手中的新式弓弩在熹微晨光下闪烁着森冷的光泽,仿佛在预示着一场残酷杀戮即将降临。

这新式弓弩,彻底改写了 “一箭之地” 的传统概念,即将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其惊人的威力。

此前,彭程将军因应对吴王的事件处置不当,被革去了主将之职。

而最新接任三山关主将的,是彭程将军的族弟,也姓彭。

在这贵族政治根深蒂固的时代,沁源裙带关系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地把控着权力的脉络。

即便主将易人,可三山关的官位依旧被彭家牢牢攥在手中。

然而,与身经百战、有着丰富大战经验的彭程将军相比,这位新主将就显得太过稚嫩。他不过是参与过几次贵族之间的约战,那种带有表演性质的争斗,与真正的生死之战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而这一次,吴国的将士们即将让他深刻领略到,战争的残酷与血腥究竟是怎样一副模样。

吴国的弓弩兵们,身姿挺拔地站在郑国守军弓箭射程之外,他们训练有素,步伐整齐地排列成紧密的队列。

随着一声清脆而嘹亮的号角声响起,“放!” 指挥官的怒吼声划破长空。刹那间,万箭齐发,弓弦震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犹如狂风呼啸。

这些弓弩的弓弦由邪虫蚂蝗那特殊的皮制作而成,弓身则取材于邪虫坚硬的腿骨,二者结合,赋予了弓弩变态的韧性和无与伦比的弹力。

箭矢如同一群黑色的蝗虫,密密麻麻地朝着三山关城墙铺天盖地飞去。

吴国采用了精妙的三段分批射击战术,一波接着一波的箭矢连绵不绝,在空中交织成一片死亡之网。守城的郑国军队被这如暴雨般的箭雨压制得根本无法抬头,只能龟缩在掩体之后,徒劳地躲避着。不断有士兵中箭惨叫,鲜血汩汩流出,在城墙上汇聚成一道道血痕。

新任主将面色如纸般苍白,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慌乱,在亲兵们的簇拥下,他跌跌撞撞地逃向后方营地,一直躲到了三山关最靠近后方城门的角落里,仿佛那里是他的救命稻草,殊不知这一行为尽显其怯懦,让有心人顿时失去了一半以上的拼死战意。

与此同时,吴国军中那些特制的大弩机也开始发威。

巨大的弩机旁,士兵们齐心协力地转动着绞盘,将粗壮的弓弦缓缓拉开。每一次拉动,都伴随着绞盘齿轮的嘎吱声和士兵们沉重的喘息声。

随着一声令下,弩机发射,手臂粗细的弩箭带着巨大的冲击力呼啸而出,箭尖由邪虫尖锐的钩爪打造而成,坚硬无比,足以洞穿城墙的石壁包层。

一时间,轰鸣声不断在城墙上回荡,仿佛是战争之神的咆哮。只见三山关的城墙之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手臂粗的箭杆,远远望去,就像是为攻城者特意打造出的登城阶梯。

“擂鼓!” 吴国指挥官再次发出震耳欲聋的命令。

瞬间,战鼓擂动,鼓声如雷霆万钧,震撼着大地。

先登之士们如同离弦之箭,发足狂奔,朝着三山关城墙冲去。他们身上穿着用邪虫软皮精心制作的护甲,这种护甲轻便而贴合身形,如同第二层皮肤一般。

在软皮护甲之外,还套着一层硬壳皮甲,两层防护相辅相成,无论是锋利的刀刃还是飞驰的箭矢,都难以对其造成伤害。他们不顾城上守军冒着被射杀的风险奋力还击,箭雨在他们身边呼啸而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