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王安石:看我七十二变! (第2/2页)

多人把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斗争想得过于狭隘了。】

【要知道当时改革推行下,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如王安石所预想的效果。】

司马光拿起王安石写给他的回信,字字句句全是反驳。

初心虽好,可世上官员皆是他王介甫吗?

上面有政策,下面自有对策。

把苗借给贫农,为了政绩,谁是贫农还不是下面的官员说了算!

改到最后,百姓能否获得真正的实惠还不好说。

【王安石的改革思想是极其超前的,改革的本质其实就是通过官府进行经济干预。】

【让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过于超前,与周围人不符,所以遭到的阻力极大。】

汉朝,众臣都是一脸茫然,唯有桑弘羊嘴里念念有词。

作为搞经济的一把好手,虽然没听过楚楚姑娘所说的词语,但要理解其中的经济学意蕴还是难不倒他的。

“这王安石有点东西啊!”桑弘羊目露欣赏。

【然而在司马光的眼中,改革存在的问题是极大的。】

【他虽然不懂经济学,但他学历史啊!】

【在他的想法中国家的财富是不变的,政府的多了,百姓的就少了。】

【昔年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改革的结局是什么?】

【与民争利!!】

王安石默然,他也不是不知,改革之下不少百姓受苦不小。

可是自古以来改革哪有不牺牲不流血的呢?

如果因为一点阻力和困难就放弃,难道要放任大宋在这样腐朽的制度下,以烂为烂吗?

【钱都进了皇帝的口袋,百姓却过得苦不堪言。】

【改革的结果也确实是这样。】

【变法后,宋朝的国库迅速丰盈了起来,一直用到了宋徽宗时期。】

【百姓却受到了严重的盘剥和压榨,朝中为了变法也是党争不断。】

【但这是违背了王安石的初衷的。】

刚贬谪了王安石的宋神宗感慨:“介甫心中变法已成魔障。”

“若百姓抱怨都能视作无物,改革又岂能成功?”

说起这个他也头疼得很,不改也不行,改又改不动。

想来后来他之所以再次召回王安石也有这个原因吧。

王安石迷茫了,他此时竟也不知要如何做了。

【更重要的是新旧两党不断的党争,大批官员受到牵连起起伏伏。】

【其中就有我们的大诗人苏轼,苏东坡。】

苏辙(幽怨):我就知道!

苏轼嘿嘿一笑,这心中的想法,不吐不快嘛!

【苏轼曾上书陈说了新法的弊病,狠狠得罪了新党。】

【加上他本人比较豪放,在例行公文上也总是带着个人色彩。】

【本来是陈述自己公务的《湖州谢表》直接被新党抓了小辫子。】

【新仇旧恨一起算,这下子捅了马蜂窝了。】

苏轼:???我只是交个作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