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1/3页)
接近目标的时候,遥控导弹引爆。
这是一种理想方案,只是目前还不能执行,因为还没有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不能精准定位。 只能作为未来的一种备用方案。
万兴邦准备替代近炸引信的新型引信,光电引信。
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中,光电引信要十年后才能研发出来,现在根本没有,甚至没人提出理论。 十年后出现的光电引信, 一直应用到万兴邦出现的繁华年代,还没有过时,还是比较先进的。 当然。
不是最先进的。
繁华年代,有不止一种比光电引信更先进的引信,但都有一些缺点,导致没能大范围应用。 有的是造价高昂,不可能大规模使用。
有的是寿命短,需要定期更换,增加维护成本,增加引信的使用成本,还会增加安全风险。 有的是对环境要求苛刻,容易失效。
多种原因。
导致繁华年代光电引信还没过时,还有很多国家的应用,包括龙国 光电引信,和近炸引信原理类似。
只不过一个检测的是气压信号。 一个检测的是光电信号。
光电信号,无论灵敏度,抗干扰程度,等方面,远远超过气压信号,光电引信取代近炸引信。 光电引信可以感知目标的光信号。
例如红外辐射、激光照射,甚至是目标表面的反光,都可以作为光电引信的光电信号来源。 在应对复杂目标、抗干扰方面。
光电引信优于近炸引信。
为了优化光电引信的性能,提高光电引信精准性和抗干扰能力,万兴邦还引入了多通道引信技术。
多通道,就是能检测多种信号,需要安装多个传感器。 同时能接收到红外、激光和雷达波信号。
通过多种信号综合判断,锁定目标,精准计算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到达一定距离内就引爆。 安装多个传感器。
分析多种信号,也需要更先进的芯片。
导致光电引信价格偏高,根本不适合用在一般炸弹上,万兴邦的设计初衷也只是用在导弹上。 毕竟每一枚导弹都很贵。
值得用好的引信。
比光电引信稍微差一点的雷达引信,比光电引信便宜,比近炸引信稍微贵一些。 可以用在普通炮弹或航空炸弹上。
万兴邦研发出来的光电引信,绝对是妥46妥的世界第一。 目前。
甚至十年后。
也很难有人超越他。
在研发洲际导弹的时候,万兴邦首次使用了超级计算机,进行实战模拟,模拟遇到的各种状况。 以前。
这种模拟只用在蘑茄弹项目上,是啊。
万兴邦负责洲际导弹研发项目,就把这项技术也带过来了,能大幅度缩短研发需要的时间。 同时。
也能代替一部分实弹测试,节约研发成本。
只是需要极高性能的计算机,处理复杂的物理模型,计算推演导弹的飞行轨迹和各项性能。
要不是轧钢厂能生产足够的芯片。 能生产足够的计算机。
提供足够的算力。 想模拟也不成!
导弹引信的问题解决了。
万兴邦又开始研究导弹的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
也是为将来的无线引爆技术做准备,通讯网络覆盖全球,能实时定位的时候,就能无线引爆。 越是性能优秀的导弹,内部的电子系统越多。
包括控制电路、传感器、通信元件等等。 电子元件越多,就越占空间。
越需要电能的供应。
好在电子元件本身就不大,相对体积比较大的导弹而言,电子元件的体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
当然也是越小越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